大连理工版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8.安全过马路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连理工版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 8.安全过马路 教案

资源简介

《安全过马路》
教材分析
本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 五年级·下》的第八课,是第二单元的中间一课,有承上启下之意。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Scratch的主要功能和界面的基本组成;掌握了Scratch命令的基本用法;掌握了新增角色的三种方法;掌握了“如果碰到……颜色”命令的用法和“移动”命令的用法;掌握了循环结构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编程思想,为后续的Scratch软件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做到在知识点上举一反
三,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很高,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对Scratch这类编程软件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较强,部分学生的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他们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绘图编辑器”绘制舞台背景;
学会为作品配乐;
会导入角色的造型。
过程与方法
能够使用人物的造型让角色动起来;
能够在编程中灵活运用“等待”命令和“碰到边缘就反弹”命令;
能够根据要求综合运用各个命令实现程序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Scratch编程体验,形成初步的编程思想;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好习惯;
能够客观地进行互评和自评,有汲取他人优点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导入造型的方法,会使用人物的造型让角色动起来。
教学难点
自行分析要实现的功能,综合运用各个命令以及模块完成编程。
教学方法和策略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以自主学习和任务驱动为主要学习方法,小组讨论为
辅助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跑男》发出的求助任务开始本课。通过出示课件,引出本课的课题,请学生帮助制作一个安全过马路的宣传动画,并明确这是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

图1.1 课件截图1 图1.2 课件截图2
观看样例,分析任务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样例动画。
师生共同分析:要完成任务需要几步。
课件演示,引出本课的主要教学流程。

图1.3 课件截图3 图1.4 教师机截图4
初步尝试,自主完成
在舞台背景制作这一步骤中,由于学生已经相对熟悉一些,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即可,并提供教学微视频,由学生自己观看视频并自学完成。
任务时间为5分钟。
小结:使用绘图编辑器中的“图章”工具可以快速完成斑马线的绘制。
图1.5 课件截图5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出示第二个步骤——让角色动起来,提示学生该步骤是本课的难点。同样给出三个提示,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自主探究完成任务,限时8分钟。
提示一:让学生注意感受“行走”与“移动”的区别,也可让学生站起来走两步,实际感受一下,如何编写脚本。
提示二:注意角色造型的切换。
提示三:注意“等待”命令和“碰到边缘反弹”命令的使用。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课堂中多问几名同学,看看是否有不一样的脚本,还要看不同脚本执行之后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在展示的同时,要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写脚本。
教师对几名同学的成果予以评价,并对任务进行小结,提出关键命令——“下一个造型”,并指出该命令的使用条件——角色通常由多个造型组成,此模块可将角色切换至下一个造型。对比不同脚本,让学生体会出“等待”命令的含义,并指出如何合理运用该命令以及为何要使用该命令。尤其强调在使用“碰到边缘反弹”命令时,注意限制角色“只允许左右翻转”。
教师再次总结对比学生设计的不同脚本,让学生试试不同的脚本,引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进行思考。

图1.6课件截图6 图1.7课件截图7
综合运用,提升自我
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展示课件第三步,为作品配乐。学生可以选择已有音乐,也可以自己为作品配乐,赋予学生选择的权利,抓住学生的主动性。
接着,展示第四步,完善脚本。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加上其他脚本以实现更多的功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展示脚本,并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写脚本。(多叫几名同学)

图1.8课件截图8 图1.9课件截图9
归纳小结,课堂延伸
使用三个问题来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延伸出动画产生的原理——把运动的物体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动作分解,让分解的动作按照一定的速度连续播放。
最后提示学生,编写脚本程序与科学实验一样,需要不断地尝试,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要有足够的耐心就可以攀上成功的顶峰!
图1.14 课件截图12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创设“跑男”兄弟团发来任务卡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
氛中以体验、合作与交流、自主学习等方式来学习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本课通过设置六个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学目标,并使得教学重难点融合与教学中。通过设计帮助教师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分解最终目标将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细分化。在教学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尽可能的自主探究;接下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完全将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的主角。本节课教学效果很好,90%的同学都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这节课促进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培养了他们对scratch编程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相关编程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应该更加放手让学生操作,体会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还有就是本人教学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以后会多向一些前辈、名师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希望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