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传统补间动画 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 本课是《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补间动画”学习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以及在运动动画中添加引导线的第二节内容,是FLASH软件“逐帧动画”之后,再次深入学习动画,所以在这一课中首先要做两种动画形式的对比,充分强调“传统补间动画”的简易性,调动学生学习“传统补间动画”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绪储备。 学情分析 我校是一个农村小学,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每周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时间太少所以有些连鼠标的左右键都不太清楚,操作能力很差,因此在这一些节课我讲得比较详细,教学过程中使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互助法。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熟悉Flash界面,能够使用基本工具绘制简单图形,并利用变形工具改变图形。学生还不理解帧、关键帧、层的概念,但是学生已急切地想知道怎样让物体动起来,这些都为本节课得以开展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帧、关键帧、层的概念。 2.学会添加图层、更改图层的属性设置。 3.学会导入图片。 4.学会传统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并设置它的属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 Flash中关键帧的使用。 ? Flash新建图层。 ? 动画补间制作的步骤。 难点: ? 理解层、帧、关键帧的作用,并正确使用它们。 动画补间的制作步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播放Flash动画《小船航行》 欣赏动画 以有趣的动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1.提问:同学们这个小动画好不好看啊?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说一说跟我们之前所做过的动画有什么不同之处吗?(两人一组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 2.小结同学们的答案并展示两种补间动画的显示方式 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 对比并加以区分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对比,更好的理解什么是传统补间动画 三、教师演示 1.微课演示制作过程 2.参照书本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演示“端午节”北塔湖里划龙舟比赛场景(书本第69页)的分解步骤 3.提问:制作传统补间动画时要先做什么?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通过阅读完成小练习 4.介绍“图层”面板,并让学生熟知每一个图标所代表的含义。 5.趣味连线,进一步认识并牢记“图层”面板 认真观看演示并掌握制作方法 学生认真阅读“小博士”完成老师所设置的问题 教学演示可以更直观的加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增加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兴趣 采用任务驱动法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效果更显著 四、动手实践 请同学们参照书本上的步骤完成69页做一做并演示作品(提示:注意“图层”面板的设置) 动手制作传统补间动画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亲自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加以应用 五、举一反三 根据提示完成书本73页《试试看》 打开教师提前准备好的素材并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检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六、课堂小结 说说看形状补间动画与传统补间动画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课堂小结可帮助学生梳理这节课的课堂思路,使他们对授课内容更加明确和清晰,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把握课的重点,在细节的设计上不能太局限,上课时可灵活处理。其次是要及时对表现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与鼓励,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肯定学生的价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学生有兴趣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异常强烈,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这样创造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范文之教学反思:。由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忽视学生对某些问题所产生的兴趣,往往会导致学生对知识接受的厌烦情绪,不仅不会使学生在要学、乐学的积极、主动地探索下求知,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主体性探究的主观意识和求异、创新的思维主动性。因此,教师应注重从兴趣入手,适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学生动手操作量大,老师对学生的个别性辅导量也大,常常需要老师马不停蹄地在机房转上大半节课,以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纠正错误,改进方法,加快进步。如果老师放任学生自己练习而疏于辅导,有不少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及自觉性较差的学生,会越学越无兴趣,越练越觉得“没意思”,最后变得疲塌厌学。因此,教师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并且要坚持个别辅导,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则可大力提倡小组团结合作或协作,效果同样不错甚至更好。我想我们的劳动就应该会收到成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