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电子工业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2.2搭建仿真机器人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电子工业版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2.2搭建仿真机器人教案

资源简介

《搭建机器人》说课
一、说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或章节):模块8?机器人基础 第2单元第2节 搭建仿真机器人
2.年级:六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由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4.学时数:1课时
共40分钟,非上机时间约1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约30分钟。
二、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LOGO语言与机器人》(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2节内容,是在了解了机器人的三大系统构成及工作流程,初步熟悉IRobotQ3d机器人搭建平台,并且在构建了组成机器人的基本部件的基础上,学习了机器人编辑窗口工具栏的使用并且通过属性面板为电机设置端口,利用“模板”完成搭建一个的两轮驱动的轮式车形仿真机器人,《搭建仿真机器人》在机器人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我校六年级学生的整体特点是好动、好奇、好表现,?学生的自身约束力差,学习的意志力低,对于这部分内容他们心里很迷茫同时对新鲜事物也很期待,但缺乏空间想象力及物理、机械方面的知识。
2、知识积累:学生在本册书第二单元第一节已经学习了机器人部件的构建,也已经让学生初步熟悉了Robokid机器人编辑窗口,但不全面。
(三)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搭建仿真机器人的过程,掌握搭建仿真机器人的一般方法,知道端口的作用是什么,进一步熟悉机器人编辑窗口工具栏,并尝试在虚拟环境下搭建仿真机器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搭建仿真机器人
2、端口及设置
3、机器人编辑窗口工具栏的辨认及调用
难点:根据实际需要搭建合适的仿真机器人
(五)教学策略设计
1.教法、学法设计:
教法和学法设计 设计依据
教法 采用“任务驱动”和“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个性,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法及学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课前热身”环节:
1、采用方法:自主学习
2、设计思路:利用“教学广播”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端口的作用。
3、设计意图:为搭建仿真机器人设置端口作铺垫。
环节一:情景导入
1、采用方法:启发式教学
2、设计思路:
通过观察仿真机器人的各个组成部件然后引入到虚拟环境下的机器人,带动全班同学融入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意图: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和教学重点。
环节二:讲授新知
【任务1】:放置控制器。
1、采用方法:自主学习、任务驱动
2、设计思路:引导学生通过课本自主学习,在机器人编辑窗口中找到控制器并放置到合适位置,完成学习任务1。
3、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2】:安装(左、右)电机部件。
1、采用方法: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
2、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机器人编辑窗口中找到左、右电机部件所放位置并使得左、右电机部件被安装到控制器的合适位置上,借助课本33页第3-4步体验操作,通过“生生联盟、师生联盟”从而完成学习任务2。
引导学生理解“端口”的作用,并让学生参看课本P35第8步尝试设置左右电机端口。
3、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安装(左、右)电机部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突出重点、破本节课的难点。
【任务3】:安装(左、右)轮子。
1、采用方法:任务驱动、启发式教学、自主学习
2、设计思路:借助实体机器人,在任务1和任务2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为机器人安装轮子,并在仿真环境下找出轮子所放位置并使得轮子安装到合适位置上(参看课本35页第7步)。
3、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任务4】:安装辅助轮。
1、采用方法:任务驱动、启发式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设计思路:借助实体机器人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安装辅助轮,然后通过课本自主学习,在机器人编辑窗口中找到辅助轮并按照课本34页第6步安装辅助轮到合适位置上,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对应内容进行体验操作,最后,老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三人一小组讨论P36“说说看”。
3、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环节三:作品展示及评价交流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我将采用以下三种评价方式对作品做出相应评价:自我评价(搭建仿真机器人的设计意图)、生生互评(优点和建议)、教师点评(激励和建议)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展示自我能力,提高评价作品的能力。
环节四:拓展及延伸
将自己搭建的机器人创建为模版。
设计意图:旧知识迁移
环节五:课堂小结
请几位学生说说学完这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讲授,我觉得能够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体验搭建仿真机器人的过程,并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重点、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在仿真环境下如何搭建机器人。在组织教学上,我采用课本、多媒体、虚拟机器人相结合的方法,开阔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小组讨论、评价交流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的完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何搭建仿真机器人,整堂课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在仿真环境下搭建机器人。
在本节课的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具体分析如下:
1、良好的课堂调控是一切高质量课堂的基础。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了很深刻的感悟,许多时候,教材是死的,特别是信息技术教材,很多时候都跟不上现实的情况,但教师和学生是活的,作为教师,不应该为了教教材而教,而是为了活生生的学生而教,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处理教材,在教学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堂课我没有很好的调控学生,应该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比如:在机器人“端口”的讲解过程中我还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设置端口前和设置端口后的区别……以后我会注意这一点,争取下次做的更好。
2、课堂中重视专业术语的使用,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充分理解和熟练使用专业术语,无疑能体现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性并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使学生从中领略到丰富的信息技术文化。如:这节课在搭建仿真机器人中有一些零部件的名称需要准确表述;机器人编辑窗口中的各个部件所在的位置及工具栏如何辨认及调用等都需要准确表述。在本堂课中我没有很准确的使用专业术语进行讲授,在语言的表述上也有待于提高,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更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引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要教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个人认为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处处留心,时时注意,用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激励学生的语言,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