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业版(宁夏)六下信息技术 2.1构建机器人部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电子工业版(宁夏)六下信息技术 2.1构建机器人部件 教案

资源简介

《构建机器人部件》教学设计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小学信息技术 (第2单元 搭建机器人 构建机器人部件)
2.年级:小学六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 宁夏
4.学时数:1课时
非上机时间2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0分钟,其他活动(如:实地调查、访谈、课下调研等),请指出活动方式:课下调研,大约用10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搭建仿真机器人的方法,打出完美机器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演示,教师的演示讲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大机器人的方法,讲解自己的创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探究新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认识、掌握各部件功能及搭建方法,搭建出新颖的机器人。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使学生了解如何构建机器人部件以及机器人各个部件的功能,促使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作能力等信息素养的发展,掌握这部分内容对后面搭建机器人以及机器人程序设计起到重要作用。
(三)学生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由于机器人教育进课堂的时间不长,大部分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处于入门阶段,但是经历了三年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经验,对机器人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初次接触机器人时,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自主学习认识萝卜圈教学机器人的各种配件的名称、功能,为进一步学习搭建机器人做好准备。
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敢于表达,有独立操作,探索新知的欲望,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对抽象内容,理论性内容的接受能力还需要提高。因此,给学生创造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新知,收获成功。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并辅之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法等,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发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探究、实践,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导入 教师演示讲解 学生操作 学生演示讲解制作过程 教师总结
为了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的欲望,紧扣教学目标,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①激趣导入;②学习新知;③自主探究;④反馈交流⑤自主评价。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3.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媒体的情况
学生上机操作演示2次,掌握方法,完成构建机器人部件。教师注意操作方法的指导。
教师运用广播系统和课件进行演示讲解。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目的 媒体
应用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二、
引导探索 构建新知
三、
综合练习 巩固熟练
总结提升
教学评价 同学们,在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机器人呢?还有很多机器人,如:灭火机器人,篮球比赛机器人等。 学习机器人先要学会搭建机器人。(板书:第4单元 单击机器人)搭建机器人先要构建机器人需要的部件,今天我们完成这些部件的构建,(板书:构建机器人部件)(出示课件)这节课我们一起在Robokid机器人编辑窗口完成“左驱动装置”的构建,以“左电机模板”备注添加到模板中。
1、进入IRobotQ3D仿真平台,打开“选择智能设备”选择Robokid打开编辑窗口,介绍模型库、属性模板、机器人编辑区、视角面板,每个区域的功能。
2、下面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在Robokid机器人编辑窗口完成“左驱动装置”的构建,以“左电机模板”备注添加到模板中。(老师按以下步骤演示讲解)(1)、登录IRobotQ3D,在仿真大厅工具栏中单击本地模式按钮进入仿真平台,打开Robokid机器人编辑窗口。(出示课件金钥匙) (2)、单击模型库的“模型”面板中的驱动选择“大电机”,把大电机放到编辑区中。单击模型模型面板中的安装块选择“十字棒3倍”放置到编辑区大电机左侧,(如图4.3)。(3)、在编辑区单击“十字棒3倍”右端的安装点,橘色安装点变为粉色,接着单击大电机输出轴中间的黄色安装点,“十字棒3倍被安装到大电机输出轴上,如图4.5所示。(出示课件)(4)、在安装块模型列表中分别选择2次转轴和1次厚杆7孔,依次添加到编辑区大电机右侧,在编辑区单击大电机按鼠标右键向左拖动到显示没有”十字棒3倍“的一侧,然后参照第三步和图4.6,分别将2个”转轴“依次安装到大电机顶端两个安装点中最后参照第三步和图4.7所示,将”“后连杆7孔”右前方安装到大电机顶端左数第一个转轴上。(出示课件)(5)、在安装块模型列表中,分别选择4次转轴和1次后连杆3x 5孔L型一侧添加到编辑区,参照图4.8,将期中2个转轴分别安装到后连杆7孔右数第一和第三个安装孔中,再将后连杆3x 5孔L型拐角处安装孔与后连杆7孔右数第二个转轴连接,接着按3次空格键,使后连杆3x 5孔L型长杆转270度后安装到后连杆7孔上。最后参照图4.9所示,将剩下的2个转轴分别安装到后连杆3x 5孔L型上数第一和第三个安装孔。(出示课件)(6)、在安装块模型列表中,分别选择2次十字转轴、3次转轴以及双接口、正交连轴双孔单十字、后连杆5孔个1次,依次添加到编辑区,如图4.10所示。(7)、在编辑区单击大电机按一次空格键使大电机转过90度显示尾部三个安装孔,然后参照4.11,依次将一个十字转轴圆形安装点安装到大电机尾部右数第一个安装孔中,将双接口安装到十字转轴的十字安装点上,将另一个十字转轴圆形安装点连接到双接口上方的安装点上,将正交连轴器双孔单十字的十字安装孔安装到十字转轴的十字安装点上,最后按2次空格键,使正交连轴器双孔单十字转180度后安装到大电机外侧。(出示课件)(8)、在编辑区单击大电机,按下鼠标右键向左拖动,显示正交连轴器双孔单十字右侧安装点,参照4.12将一个转轴安装到十字转轴外侧第一个安装孔中,再将后连杆5孔与转轴连接,然后按1次空格键,让后连杆5孔旋转90度后安装在正交连轴器双孔单十字上。(9)、参照第8步操作,分别将剩余的两个转轴依次安装到后连杆5孔上第1和第3个安装孔中,如图4.13所示。(10)、在编辑区单击大电机,然后单击模型库的模板标签,单击创建模板按钮,组合后的部件被添加到模板列表中,如图4.14所示,最后单击模板中的添加备注按钮,在弹出的列表框中输入“左电机模板”如图4.15所示。(11)、单击Robokid机器人编辑窗口右上角的x,返回仿真大厅。(出示课件)
3、请同学们按照老师讲的步骤自己在Robokid机器人编辑窗口完成“左驱动装置”的构建,以“左电机模板”备注添加到模板中。(老师巡视指导)。(出示课件)
4、学生演示作品,请学生讲自己的构建的过程。
1、老师相信大家能为机器人构建一个右驱动装置和辅助轮装置,并以“右电机模板”和“辅助轮模板”备注添加到模板中。(小组分工合作构建)。
2、小组推荐作品,讲讲创意。
3、教师总结。
通过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自我学习总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仔细观察能力和学生的自信心。 讲解生活中的机器人
学生观察老师构建机器人部件的过程
学生构建机器人部件
交流经验 自评
练习用新知构建机器人部件
讲解创作意图
明确学习方式
了解过程方法引入课题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仔细观察的能力
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课件
广播系统
自主上机操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了搭建机器人,先要完成将基础零件构建(组装)成需要的机器人部件。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老师的演示讲解,学生的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仔细观察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的自信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