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感受可视化程序设计(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起,与程序世界的实例作类比,让学生通过举例和上机实践,理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视化编程包含的许多概念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雏形,要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会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编程,必须从理解和掌握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入手,而学习的方法是从VB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和可视化编程组件开始,因为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步骤简单、易于上手。 一、知识与技能: 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已接触了许多应用软件,具备了应用软件的一些使用技能,对程序世界的很多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感触。而可视化编程的方法涉及较少,所以,本节将以“VB”可视化编程基础开始学习,对一些概念将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明确。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准备: 精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任务,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布置制作“电子钟”应用程序任务。 (一)教法 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 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拓展提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这五个部分进行。 情境导入 我们经常见到“电子钟”程序,今天我们来学习用VB制作“电子钟”程序应用程序。学生活动: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认真听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回顾: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 “电子钟”程序需要对什么进行判断?涉及到程序设计的哪种软件?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联结新旧知识。 新课学习 布置制作“电子钟”程序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利用VB可视化编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可自主学习,参照教材第75-84页部分完成该任务。 (1)建立工程 (2)创建图形用户界面 (3)设置对象属性 (4)编写程序 (5)调试运行程序 (6)保存和编译程序 学生活动:听课、思考,探究、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可视化编程的过程,也为学生将来自觉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拓展提高 (1)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继续完成上面基本任务,可寻求同伴指导。 (2)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电子钟”程序界面进行修饰完善,自主学习,添加相应控件。鼓励这些学生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共同进步。(3)思考:制作真正的“电子钟”程序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设计意图:关注全体学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三、情感价值: (1)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回答。 设计意图:提升认识 全面阅读教材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巩固、准备。 (2)交流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部分作品。 学生活动:展示、表达、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激励、诊断、促进学习。 课堂小结作业 (1)涉及哪些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 (2)事件过程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3)如何设置和读取对象的属性值?如何调用对象的方法? (4)简述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