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初识计算机程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识别程序设计软件工作界面中的控件工具箱、窗体设计器、“工程”资源管理器、“属性”窗口、代码窗口、对象框和事件框等常用部件的名称; 能掌握变量定义的基本方法,输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基本格式、执行过程和简单应用; 能掌握输入代码、运行程序和结束程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尝试理解简单计算机程序,初步认识计算机程序,体验语句是计算机程序的基本元素; (2)通过在VB中输入代码、运行调试,体验简单程序的格式及其执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操作过程的归纳总结,感受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2)体验编程加工的过程,激发学习编程的兴趣;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是对计算机程序学习的引入,通过初步认识高级语言编程工具VB的工作界面,从而对教学实例的运行环境有所了解;通过对简单程序的操作、分析,让学生认识计算机程序的组成要素和工作过程,为今后的学习内容作知识铺垫。 本节首先让学生阅读并尝试理解一段简单代码,让学生理解可以根据应用的需要,选择某种语言编写程序,就可指挥计算机工作。然后通过输入代码、运行代码、查看结果,使学生初步认识程序设计工具VB的界面,掌握输入、输出和赋值等基本语句的使用,最后通过调试运行计算中学生标准体重的实例,体验简单程序的编写,初步经历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程序设计软件工作界面中的控件工具箱、窗体设计器、“工程”资源管理器、“属性”窗口、代码窗口、对象框和事件框等常用部件名称的识别; (2)定义变量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的格式和使用; (3)计算机执行程序语句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识别程序设计软件工作界面中的控件工具箱、窗体设计器、“工程”资源管理器、“属性”窗口、代码窗口、对象框和事件框等部件的名称; 语句a=a+1的理解; 3.学情分析 在本节学习中,学生初次接触程序设计工具VB,其使用对于刚接触计算机程序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赋值语句的格式、运行原理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有所冲突,如:a=a+1,该表达式在数学中不成立,而且赋值号左右内容不能对调,即不能写成a+1=a;学生在调试运行程序时,还可能会出现由于输入的代码有错漏、测试数据类型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程序运行出错的情况。 三、教学策略 (1)通过教师操作演示,指导学生进入VB的工作环境;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初步认识VB的工作环境;通过对控件工具箱、窗体设计器、“工程”资源管理器、“属性”窗口、代码窗口、对象框和事件框等常用部件名称的加深印象,使学生进一步熟悉VB的工作环境。 (2)可以通过赋值语句的格式、运行原理和意义进行分析,启发学生理解语句a=a+1。如:赋值符号不能读成“等于”,语句a=a+1应该读成“把a+1的值赋给变量a”,减少数学知识对学生造成的认知冲突。 (3)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为学生作必要的语法解释,让学生理解计算机严谨的工作模式。鼓励学生在出现错误后通过仔细检查、重新运行、观察测试数据等方法发现问题和修改程序。 教学过程(2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问题导入 (1分钟) 计算机的出现,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们可以打字、画画、上网、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你有没有惊叹计算机的“高超本领”?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精心设计的程序。计算机程序神秘吗?其实它们都是应用计算机语言编写并输入计算机执行的指令代码。 学生思维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本课问题情境。 课题的引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习计算机程序的兴趣。 ② 演示讲解 (10分钟) 讲解计算机程序的基本元素 演示进入VB的方法 布置任务:认识编程环境下的主要工作部件的名称 阅读P61页内容,结合注释领略计算机程序程序的含义。 自主探究 启动VB,认识VB工作界面 主要认识以下部件名称: 控件工具箱 对象窗口 代码窗口 属性窗口 本章学习是基于VB软件的应用,需要识别VB主要工作部件的名称。 运行体验 (20分钟) 布置任务:参照课本P63-P64页的操作方法体验简单程序的执行。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巡堂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即时反馈学生,并鼓励开展学习互助,增强学生自信,使学生共同进步。 在教师指导下,参照课本P63-P64页的操作方法体验简单程序的执行。 完成P64页实践题; 掌握程序输入、运行的方法 语句讲解 (4分钟) 重点讲解以下语句的格式、作用,了解它们的使用说明: 定义变量语句 赋值语句 打印输出语句 思考并完成圆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程序表达式的书写。 掌握本环节是今后更复杂语句学习的基础。 第2课时: 实践体验 (10分钟) 布置任务:完成P65页的“任务” 完成P65页的“任务” 理解P65页代码中语句的作用 运行代码,查看结果 修改InputBox中的“提示信息”,“输入框标题”等参数,掌握该函数的应用 掌握程序中数据输入的方法。 拓展探究 (5分钟) 布置探究任务,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试将P65页程序代码的顺序调整如下,并输入相同的数据,观察与原来的程序执行结果有什么不同,分析原因: Dim a As Single a = a + 1 a = InputBox("输入a的值","输入数据") Print a 认识程序中语句顺序执行的含义 编写体验 (20分钟) 布置任务:完成P65页的“任务” 阅读P66页的任务和问题分析,完成P65页的“任务” 输入代码 调试运行,查看结果 小组讨论P67页“交流”内容 加深对程序中语句顺序执行含义的理解 归纳小结 (3分钟) 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语句变量定义 赋值语句 乘法操作 打印输出语句 InputBox函数 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知识梳理 知识归纳,突出重点,使学生强化对知识点的认识。 问题探究 (2分钟) 布置问题探究任务 修改P66页程序代码,使根据录入的圆半径计算圆的面积,怎么改? 在“输入身高”窗口时,输入非数字的字符,看看会发生怎样的后果? 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达到理解知识迁移知识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