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在运算过程中,能运用一些定律掌握简单的运算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或自主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灵活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出示克隆牛的情境图 谈话:同学们,我国科技非常发达,出现了克隆技术?你知道什么是克隆技术吗?向学生介绍克隆技术这节课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关于克隆牛“蓓蓓”的情况。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提问: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满月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是多少米? 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多多少米?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谈话: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这个问题。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 生1: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0.22+0.1=0.32(米 )0.98-0.32=0.66(米) 追问: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 (学会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全班交流计算情况。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谈话: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联减,要注意什么呢,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内交流。 (学生介绍竖式联减的方法。) 0.98-0.22-0.1=0.66(米) 追问:怎样对齐数位, 预设学生回答: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 继续追问: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 预设学生回答: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2、蓓蓓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学生寻找信息,自主列式。教师组织互动交流。) 谈话:谁能又快又好的计算出下面的题呢,? (课件出示:7.65+3.72+6.35+6.28) 生1:7.65+3.72+6.35+6.28 生2:7.65+3.72+6.35+6.28 =11.37+6.35+6.28 =(7.65+6.35)+(3.72+6.28) =17.72+6.28 =14+10 =24 =24 提问: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些,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学生讨论后明确:在小数的连加算式中,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追问:这里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小结: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能更简便的解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完成课件上的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