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铅笔和橡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多个复杂连续动作的设置; 2.掌握图形如何转换为元件; 3.根据故事情节处理对象在舞台出现和消失时的时间; 能力目标: 培养自己动手操作能力及处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同学们爱护公物、不乱写乱画的良好品德。 2.使同学们认识到爱护公物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 教学准备: 网上搜索图片:桌子、卡通铅笔、卡通橡皮。 教学重难点: 遮罩层的制作。 教学过程: 一、观看教师制作好的flash动画。 学生观察,并分析动画。 1、动画可以分为几部分制作? (可以分为两部分,即铅笔在桌子上写字和橡皮擦字以及两者的对话) 2、都运用了那些动画? (1)铅笔和橡皮的移动运用了动作补间动画。 (2)字从左到右出现的效果运用了遮罩层。 (3)最后铅笔和橡皮的对话运用了逐帧动画。 二、制作动画。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观察。 1、插入图层,命名为“背景”。 导入背景——桌子。运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至合适位置。 2、插入图层,命名为“笔”。 导入铅笔,运用“任意变形工具”调整合适位置和大小,转换为矢量图,并删除不需要的部分,最后把“笔”转换为元件。 3、插入图层,命名为“字” 使用铅笔工具写上“铅笔到此一游”。 4、在“字”图层上,插入新图层,命名为“遮罩层”。 绘制一个矩形,转换为元件。创建动作补间动画,使矩形元件从左至右慢慢盖住字迹直至全部覆盖。将“遮罩层”图层设置为遮罩层。实现从左向右写字的效果。 5、在 “笔”图层创建动作补间动画,使铅笔的移动和字迹的出现保持一致。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三、提个醒: 为了使铅笔写字的动作更加逼真,可以运用逐帧动画设计上下跳动的动作。这一动作由学生自己制作体会。 四、测试影片,保存文件。 五、小结。 我们运用遮罩层和动作补间动画制作完成了铅笔写字的效果,同学们做的都非常好。各别同学把几个元件放置在了一个图层中,从而导致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制作,这一点希望同学们牢牢谨记,下次不可再犯类似的错误。下节课我们会接着运用动作补间动画和遮罩层制作橡皮擦字效果。 教学反思: 遮罩动画是Flash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动画类型,很多效果丰富的动画都是通过遮罩动画来完成的。在实际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分析动画,然后演示和辅导相结合进行教学,最后放手学生自主探究“铅笔写字上下跳动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 1.铅笔和橡皮这一课没有涉及新的知识点,只是把逐帧动画、动作补间动画和遮罩层结合在了一起,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先引导同学们分析动画,让他们在头脑里分析每一部分运用那个动画来制作,从而成竹在胸。 2.突出重难点,因为遮罩层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没有必要去研究它的原理。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并没有深究它,而是很好的利用它实现了铅笔写字的效果。 不足之处: 学生的探究和动手操作时间不够,影响了部分学生的作品完成,从而在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对作品进行评价,只能留到下一节课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