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大红灯笼高高挂 课时 1 年级 5 授课学校 授课教师 联系 方式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出自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节,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使用画图工具来制作图片的基本方法,认识了各种工具,基本每人都作出过自己的作品,为这节课运用复制和粘贴技术来实现一个图形变成多个图形的方法打下了基础。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充满了兴趣,求知欲强,知识面广,并且每个班都有一部分同学的作品充满创意和想象力。 三、教学目标 自己能够使用复制和粘贴来复制图片,并能够调节图片的大小和位置。了解“虚线框”和“控制点”的作用。通过让一个灯笼变成多个的过程熟悉复制和粘贴的操作,充分让学生知道计算机在处理图形的优势和强大之处。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复制和粘贴图片的操作 各个控制点的作用 教学难点 复制出的图片各个控制点的作用 2.如何去掉灯笼的白色背景 复制图片时如何去掉白色背景。 五、教学策略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硬件环境:机房 软件环境:Windows 7 操作系统、画图 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部分 用时 1.准备一些节日图片和漂亮的灯笼图片 2.准备三种灯笼的简笔画供学生上课时选择使用 50 (二)教学过程 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 4 10 5 10 5 3 激趣导入 使用展示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猜图片中是哪个节日。让灯笼成为节日图片的标志,从而引出课题“大红灯笼高高挂”。 告诉同学今天就让大家在电脑上挂上红红的灯笼。 教授新知 1.教师控制学生计算机,打开一盏灯笼的图片 并为学生展示从一盏灯笼通过复制、粘贴变成两盏灯笼的过程。 2.教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使用复制和粘贴功能将一个灯笼变成多个。 问题: (1)如何移动复制出的图片和改变图片大小? (2)图片移动之后点击空白处图片还能移动和修改吗,如果我想继续修改应该怎么做? 3.暂停学生的操作并找同学到教师机上演示并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 引出“十字箭头”、“虚线框”和“控制点”,并让学生回答每个控制点的作用。 4.教师展示一些挂灯笼的照片,并为学生演示如果要有灯笼重叠时想去掉白色背景,需要在点击“透明选择”按钮。 并教给学生任务:将灯笼做成一面漂亮的灯笼墙,并用自己的方法把灯笼点亮。 三、展示作品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做的比较有创意,漂亮的同学并在全班进行展示,教师对其进行评价。 总结 以教师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复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步骤。说出如何移动图片,改变图片大小的方法。 学生观看照片,回答图片上对应的节日。 学生观看显示器,并拿着鼠标跟着老师的过程操作。 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在画板上复制出多灯笼,并思考之前提出的问题答案。 学生观看演示,并思考并举手回答控制点的作用。通过第二个问题明确只有存在虚线框的时候才能对图片进行修改,没有虚线框则不能修改。 学生自己操作,完成灯笼墙任务。 学生观看同学的作品,说出作品的优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一起回忆和思考。 激起学生兴趣,明确这节课的任务,在电脑上挂起灯笼。 教师演示基础复制和粘贴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学习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时注意观察复制和粘贴出的图片特点。 通过“小老师”的演示和问题的答案明确“虚线框”和“控制点”作用。 让学生学会了重点操作后使用这些操作来创作作品。 展示作品,加大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学习其他同学好的想法。 对整节课的重点部分进行回顾,加深印象。 八、板书 大红灯笼高高挂 复制 粘贴 虚线框 8个控制点 移动(十字箭头) 改变大小 拖动控制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