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自然风光巧合成》教学设计 课题 自然风光巧合成 课时 1 年级 5 授课学校 授课教师 联系 方式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出自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节,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使用画图工具来制作图片的基本方法,认识了各种工具,每人都作出过自己的作品,复制、粘贴、翻转等操作也为学生学习本节课打下基础。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充满了兴趣,求知欲强,知识面广,并且每个班都有一部分同学的作品充满创意和想象力。通过之前学习的画图软件操作,能够完成基本绘画创作。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利用画图软件的“粘贴来源”按钮导入多张图片,并学会调节大小和位置。 2.初步理解图片合成的概念。 3.通过合成图片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计算机在处理图片时的强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利用“粘贴来源”按钮在画图软件中打开多张图片,并调整到合适的大小和位置 教学难点:调整使用“粘贴来源”按钮粘贴的照片大小和位置,了解不同光标对应的不同作用 五、教学策略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硬件环境:机房 软件环境:Windows 7 操作系统、画图软件 七、课前准备部分 景色图片、一些零散的饰物(如花朵、太阳、衣服等)。 八、教学过程 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 3 6 10 10 6 2 激趣导入 展示准备好的著名景点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去过哪一张图片的景点,然后展示几张不容易到达的地点,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就从计算机上来一次想去哪就去哪的旅行。” 引出课题“自然风光巧合成”。 教授新知 1.利用PPT展示合成过的图片。 2.提问学生对“合成”的理解。 3.教师明确“合成”的概念。 任务一: 1.告诉学生“素材图”文件夹的位置。 2.让学生在素材图文件夹中的“1景色”文件夹中选择一张最想去景点的图片,并用画图软件打开。 3.找一名同学到教师机上为大家演示打开图片操作。 任务二:加入主人公并进行调整 1.展示“2人物”文件夹中的三位人物。 2.教师提问如何把主人公图片导入到景色图片上。 3.演示易错操作,防止学生使用错误操作。 4.教师演示使用“粘贴来源”命令把主人公图片导入景色图上。 点击粘贴下的小三角打开粘贴下拉菜单 点击“粘贴来源”按钮。 在弹出的“粘贴来源”对话框中找到主人公图片存放的位置并打开,图片会出现在绘图区域的左上角。 5.提问学生如果想把图片合成的更真实,还需要进行哪些修改。 6.让学生到教师机上演示需要修改的问题。 7.让学生导入主人公图片并进行调整。 8.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容易遇到的问题,并在完成任务后进行集体讲解。 任务三:完善旅行照片 1.让学生利用教师发放的素材继续完善照片并巡视指导学生。 2.提出量规: (1)适当装饰 (2)有创意 (3)图片布局美观 (4)能根据作品讲一个小故事 展示作品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符合要求并做的比较有创意,漂亮的同学作品,并在全班进行展示。 总结 以师生交流的方式,回顾整节课关键操作。并让学生回家也试着将他和小伙伴们合成在一张图片上。 观看照片,回答图片上对应的景点名称。 认真观察PPT动画效果并尝试说一说对“合成”的理解。 观察美景图片,选择感兴趣的景色照片用画图工具打开。 观看同学展示,与他一起熟悉操作步骤。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观看教师演示的操作步骤。 观察教师机上的图片,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观看同学的演示。 根据教师和同学的演示,完成任务二。 根据教师的要求,利用素材完成作品并思考自己作品中的故事。 展示的同学说一说作品中的故事。 其他同学观察展示作品,观察作品中用了什么操作,并举手回答。 学生按照教师的梳理,举手回答这节课的收获。 激起学生兴趣,观看到合成图片后明确这节课的任务,在电脑上做一次旅行。 使用PPT的动态效果能够更直观的看到图片合成原理。 给出学生不同的选择,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更能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 复习之前打开图片的操作。 展示学生容易出错的操作,避免操作时出现错误。 通过学生演示了解如何让图片更加真实的操作。 了解容易出错的操作,为后续任务打下基础。 经过反复操作,强化教学重点。 学生既能够加大信息技术创作的积极性又能学习到其他同学的好创意。 对整节课的重点部分进行回顾,加深印象。 八、板书 自然风光巧合成 加入 粘贴来源 背景 透明选择 大小 控制点 位置 虚线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