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第十三课控制输出模块工作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二单元开源硬件教学过程激情引入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02创设情境、激情引入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自我评价、课堂小结教学过程激情引入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02了解输出模块的作用认识并学会使用蜂鸣器模块认识并学会使用扁平振动马达模块学习目标Arduino奏响美妙的音乐03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升级版光感警笛闹钟03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一、输出模块Arduino板输出的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可以实现各种输出模块的控制。常用的输出模块有:04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LED模块电机模块声音模块二、蜂鸣器模块的使用蜂鸣器模块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广泛使用在电子门铃、电脑开机提示音等各类电子设备警示提示音发声。课堂任务一:驱动蜂鸣器发声设置对应接口的电平为“高”05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蜂鸣器引脚引脚功能GND接地VCC电源SIG数字信号课堂任务二:让Arduino演奏音乐相关的物理定义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请参看P97表13-206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课堂任务二:让Arduino演奏音乐06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课堂任务二:让Arduino演奏音乐06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三、扁平振动马达扁平振动马达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需要振动的环境中取代声音提示使用,避免产生噪音,影响他人。06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扁平振动马达引脚引脚功能GND接地VCC电源SIG数字信号在Mixly中我们使用数字接口高电平控制振动。动手试一试!光感警车闹钟流程图06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学习任务:搭建并编写光感警车闹钟小警笛的代码:光敏传感器数字信号是否为高电平?播放警笛声音停止播放声音是否编写程序06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学习任务:搭建并编写光感警车闹钟06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学习任务:搭建并编写光感警车闹钟编写程序06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学习任务:搭建并编写升级光感警车闹钟编写程序06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学习任务:搭建并编写升级光感警车闹钟06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自主探究(1)光敏传感器省的“+”字旋钮有什么用?(2)思考如何将信号线接在光敏传感器的A0接口上?尝试把“警笛”声音代码换成自己喜欢的音乐代码,把光感警笛闹钟,编程音乐闹钟!07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完成下面学习评价表08目录探究新知巩固提高总结评价激情引入序号学习内容能否掌握1了解输出模块的使用能?不能?2掌握执行器的使用方法能?不能?3蜂鸣器模块的使用能?不能?4能使用扁平振动马达模块能?不能?其他收获:thankyou!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教材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年级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章节名称第二单元第十三课控制输出模块工作学科信息技术授课班级八年级()班授课时数1课时设计者所属学校1、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什么是输出模块;知道输出模块的分类和初步了解输出模块的作用;认识声音输出模块并学会使用蜂鸣器模块;3、认识动作输出模块并学会使用扁平振动马达模块。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物操作,了解蜂鸣器模块和扁平振动马达的工作原理;2、通过制作“光感警车闹钟”作品,掌握开源硬件结合传感器与输出模块的工作原理;3、通过编写一段音乐小代码,改进“光感警车闹钟”变成一个光控音乐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开源硬件的了解,让学生产生利用硬件编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2、通过体验开源硬件模块的使用,形成积极主动地控制未知事物的精神,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提升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2、教材内容分析这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认识输出模块及其常见分类,了解输出模块的作用;认识并学会使用蜂鸣器模块;认识并学会使用扁平振动马达模块,通过两个小作品的创作,初步掌握传感器联动输出模块的编程方法。3、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什么是输出模块及其常见分类通过实物和微视频,让学生分析交流,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难点传感器与输出模块的联动编程方法通过制作“光感警车闹钟”作品和微视频,让学生在分析交流中学会开源硬件结合传感器与输出模块的工作原理,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4、教学对象分析:1、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看,他们爱问好动,想象力丰富,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经过前面基础的传感器认知的学习,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己观察,亲自动手操作,师生共同讨论、交流、归纳,体验学习;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多采用鼓励性的话语,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课堂学习环境。5、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6、教学策略: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我的教学设计是以“强化实践”为本,为此我把课本知识分解成四个活动任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改进教材范例的小活动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自由体验,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了完成目标,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创设情景、激情引入──自主探究、学习新知──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自我评价、课堂小结。7、教学媒体:硬件准备:计算机网络教室软件准备:PPT课件微视频 Mixly软件8、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4分)1、播放微视频(微视频:演奏“生日快乐”音乐、光感警车闹钟的实物视频、光控音乐盒实物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微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开源硬件的兴趣。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25分)(1)提出问题:什么是输出模块任务一:通过机器人的基本结构认识输出模块实物微视频通过实物和微视频,让学生分析交流,认识机器人系统通常由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制部分,其中机械系统就要使用一系列的输出模块完成特定的动作和功能。(2)通过红绿灯系统展示讲解输出模块的分类:常见的输出模块有灯光、动作(电机、舵机、振动)、声音等任务二:通过留意观察路边的红绿灯系统,说说有多少种输出信号路口红绿灯视频展示小组讨论并发表意见;有三种不同颜色的灯光输出;时间数字信号的输出;方向指示的输出;声音型号的输出。(3)案例展示:认识蜂鸣器模块任务三:编写一个让蜂鸣器发出声音的小代码课件展示范例程序初步了解有源蜂鸣器的工作原理(4)动手做:改变蜂鸣器声音任务四:编写一段小警笛代码课件展示范例程序改变代码参数控制,了解声音的音调高低,通过模拟警笛程序编写,控制蜂鸣器发出不同的声音(5)认识震动马达、课件展示震动马达接口标准任务五:让马达动起来实物微视频通过实物和微视频,让学生分析交流。(6)范例任务:光感警车闹钟A、讲解程序流程图B、讲解硬件连接C、范例程序任务六:编写光感警车闹钟实物课件演示,讲解,动手实验(7)拓展任务:改进光控音乐盒任务七:把小警笛改编成一段小音乐实物微视频通过拓展任务,让学生分析交流,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三、拓展练习巩固提高(8分)根据本课的知识点内容,设计好课堂思考题和练习题学生完成课堂思考题和练习题。PPT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8分)1、展示103页表13-6,要求学生完成学习评价表2、让学生小结学生本节课内容,有不全面的,老师进行补充小结。学生完成学习评价表2、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自主评价学习效果五、板书设计略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3课《控制输出模块工作》 课件.pptx 第13课《控制输出模块工作》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