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五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5.2.1顺序结构初体验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图版五年级全册信息技术 5.2.1顺序结构初体验 教案

资源简介

顺序结构初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知道程序就是算法在计算机上的实现。
了解流程图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式,知道流程图在顺序结构中常用的符号以及含义。
掌握画顺序结构流程图的方法,理解顺序结构的含义,掌握顺序结构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熟悉程序设计中的顺序结构
2、利用知识迁移等教育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顺序结构的基本特点。
3、通过具体的程序设计,掌握顺序结构的设计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编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找解决途径的能力并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感受发现的快乐。
3、学会正视别人的评价,从中提高自己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和对信息的梳理能力。对类似于搭积木方式的程序设计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使用启动指令和移动指令进行程序设计。但仍缺乏独立探究和自主学习能力。本节通过任务驱动和分组活动,使学生在团结协作中,培养学生对信息处理的综合能力,从而提升其信息素养。
教学方法设计: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并采用教师引导,通过为学生设置一系列操作任务,学生“分小组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协作下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目的。因此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教学导入(5分钟)

通过(事例),创设情景,引入教学主题

交流讨论,深入研究(10分钟)

教师提问或利用留言板,学生深入研究,分组交流讨论

布置任务,分组实践(15分钟)

教师布置任务,分组实践,并进行小组间互相协作,交流

成果展示,评价交流(5分钟)

学生分组汇报实践成果,教师加以点评

反思总结,巩固加深(5分钟)

总结知识点,对知识点,加深理解

拓展迁移,分层作业(5分钟)

完成教师层次作业
重点难点
1了解算法是按照一定规则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算法。针对问题能用算法和流程图来描述。
3了解程序设计中的最基本的结构-顺序结构。会用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来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比如描绘校园生活。
难点:
理解算法和程序的区别。
如何写出便于编写程序的算法。
顺序结构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理解顺序结构含义。
生活中的很多过程都可以用流程图来表示。
理解顺序结构的执行过程。
用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的方法来设计程序。
顺序结构表示程序中的各个操作是按照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执行的。
算法通常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生活中处处存在“算法”
说一说包饺子的过程。
用流程图的形式描绘包饺子的过程。
学习方法设计——学生上机操作安排
1)创设情景
交流讨论: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思考。
2)分组实践
深入探究:全班分成四个组,在组长带领下,分别完成教师分派任务。对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和教师商讨,并利用BBS论坛进行组内讨论。
3)自主实践:评价交流:在教师指引下,自评互评与点评,完成学生活动过程评价量规
4)教师总结、点评。
5)按自己学,完成不同层次作业,并发布到电子档案袋中。
交流过程设计
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好贯穿本节的主线:
。同时是一位出色的组织者、咨询者,始终控制工作的节奏,做到“形散神聚”,同时还应为学生要做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环境,搭建平台。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环境:多媒体广播系统
学习资源:因特网,教学光盘,校园网学习支持平台
小组管理方式:校园网指定空间
作品提交方式:FTP
开展交流与评价方式:作品投票系统
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教学阶段及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信息技术的应用
创设情境
导入教学
教师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开展学习。从汉字的笔画顺序入手,引出程序结构的顺序。
观察现象,展开联想
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网络广播
多媒体课件
交流讲座
深入研究
根据讨论,透析本质,讲解并归纳本节知识点。从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出发,引出算法的基本概念。比如:问题:把大象装进冰箱需要几步,分别是什么?
生活中处处有算法,结合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讲解算法。比如包饺子的方法和步骤。
程序:
算法在计算机上如何实现?算法在计算法上通过程序来实现,而且程序是有结构的。用实际的程序来演示。
程序的三种结构: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
顺序结构的特点就是:程序按先后顺序执行。每个部分执行一次。开始-执行第一句-第二句-结束。中间语句的数量没有限制。
流程图:
为了更清楚明确地描述算法,我们使用流程图。
流程图就是算法的图形化表达方式。流程图使用了很多的图形。
给学生展示常见的流程图符号。
圆角矩形-起止框-表示算法的开始和结束
矩形-过程框-表示执行流程语句
箭头-流程线-表示流程的方向。
箭头可以拐弯。
用流程图来表示前面提到的算法。
对起止框和过程框用颜色加以区分。方便学生记忆。
讲解新增角色的四种方法:
画角色
选角色
变角色
截取屏幕。
学生讨论,观看资料、接受教师授课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多媒体课件
布置任务
分组实践
提出本节知识点,布置任务。
1、分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将学生分成竞争小组。
2、布置任务
活动1、观看微视频后课上练习:用顺序结构来设计程序:体验小小配音师。场景:教室,演员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内容,请教某个单词读法。同时,学习指令:说。。。2秒(指定的时间内显示角色的对话)
活动2、用顺序结构来设计程序:运动场上真热闹。场景:篮球场,演员,学生,内容,上篮并说看我的回到原地。学习指令:指定时间内平滑地移动到指定位置

活动3、用顺序结构来设计程序:猫走迷宫抓老鼠。场景:迷宫,演员,猫和老鼠,内容,猫抓老鼠。注意快速移动和指定时间的区别。引出等待1秒的指令。
活动4、我是小小音乐家。用程序设计来实现音乐的乐谱是典型的顺序结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播放,自己设计的一段音乐。
活动5、
场景:从校门口、教室、篮球场或操场中选择一个场景。
演员:1-2名
内容:自己设计情景内容,完成校园情景剧剧本。
通过微课自学方法。
1、分组后,课题分工,,明确各自任务分工
2、制定评价量规
通过亲历整个活动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不断学习和探索的态度
电子学习档案袋
成果展示
评价交流
展示学生实践,教师点评,归纳方法
对过程及结果自评、互评
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求知欲,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内涵,形成科学价值观
网络广播、校园网、档案袋
反思总结
巩固加深
总结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
万事万物都有顺序,植物生长也是如此。
学生对整个活动过提出不足,反思小结
考查本节知识点
广播
拓展迁移
分层作业
教师分层作业,并迁移出新的知识点
通过古希腊西西弗斯的故事,引出新的知识点循环结构。
分层完成作业
衔接新旧知识点,为下一单元学习打基础
评价标准
1、小组团队及协作精神
2、是否积极参与
3、是否根据研究主题完成研究成果
4、档案袋是否有资料及作业
5、作业制作水平
6、对自己活动是否反思小结
六、教学反思(总结)
?
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问、讨论、分组活动,有机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相融合,重视多样化教学评价,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教师既可以是参与者,也可以是合作者,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做到形散而神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