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下信息技术 3.3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九下信息技术 3.3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教案

资源简介

“形状补间动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掌握其制作方法;
(2)进一步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形变化”等动画的制作,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一般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身制作掌握动画制作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flash动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2.实例的动手操作和属性设置。
三、教学难点:
【教法分析】
??针对情况不同的学生,这节课我将采用下列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操作、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视频案例等相结合。同时给出一些素材,让学生直接制作,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法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上几节的学习,他们对动画制作的兴趣很浓,学习积极性很高。本节我采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法和成果展示法,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四、教学策略: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资源准备】
计算机教室、Flash 8.0版教学软件、课件、素材、多媒体教学控制平台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屏幕欣赏两组动画。提问:今天看到的动画与上节课有动画效果有何不同? 
老师:请同学们回答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动画?
? 学生:第一个动画是“逐帧”动画,第二个不清楚,只是形状有所改变。
? 学生:在第一个动画源文件中可以看到在每一帧上都有不同的动画效果,所以说它是“逐帧”动画。而第二个动画只知道形状、颜色发生了改变。
老师:同学观察很仔细。请同学再仔细看属性面板中的“补间”选项,补间──“形状”补间,这一种补间动画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
? 新课:形状补间动画
概念:使一个对象逐渐变成另一个对象,实现两个对象间(颜色、位置、大小、形状)的平滑过渡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观察与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演示讲解,模仿练习
教师先演示操作“圆形变方形再变三角形”的形状补间动画。
① 启动flash,选定“椭圆工具”,用适当的颜色在舞台上画一个圆
② 单击“时间轴”面板中的第1帧,在“属性”面板中单击补间框,打开下拉列表,再单击其中的“形状”选项,把补间类型设置为形状。
③ 单击“时间轴”面板中的的40帧,执行“插入、空白关键帧”命令,(或F7)插入空白关键帧
④ 选定“矩形工具”,在舞台中画一个矩形。
⑤ 仿照第2步到第4步操作,在时间轴面板的第10帧插入空白关键帧,画一个三角形。
⑥ 敲回车键,播放动画,观看效果
学生练习:
根据对老师演示操作的记忆,模仿制作动画,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利用多媒体教学控制软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表扬好的学生,并展示作品。
提示:flash中绘制的图不需要转化为元件,因为它要发生形状的变化。
设计理念:让学生对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过程有初步的认识。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让他们享受独立完成形状补间动画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flash动画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3、自主学习,探究动画制作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学习本节内容,并思考如下几个问题:(1)理解什么是“形状补间”动画?(2)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注意的地方是哪些??
  老师: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
?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回答相关问题。
  老师补充:请同学们注意在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时,关键要把握好开始帧与结束帧的制作,然后在中间的过渡帧中选择“形状补间”动画即可。?
老师:同学们现在能自己先尝试制作的乐趣吗?
给出任务:字符变形(多媒体屏幕)
  学生自主制作动画,一边看书,一边去操作完成动画制作。
  教师在不停地进行巡视,发现不对的操作及时指出,并解决。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完成,发现优秀的学生,加以表扬。
  老师:展示学生作品。请几位同学上台演示自己制作过程。
  教师对示范操作的学生进行简单小结与补充,特别要强调有关操作方面的注意情况。
  设计理念: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来自主探究尝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欣赏动画,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 4、小组合作,共同促进
老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完整动画制作。刚才同学们都尝试制作了动画,并且也观看了几位同学的演示操作,但还有小部分同学在操作上还是有些困难。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将制作“盛开的小花”。
分解成4个小任务,交个4个小组加以完成。
任务1:制作花的茎干。
任务2:制作三个花朵的形状。
任务3: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任务4:制作动画的背景。
  教师依据刚才的自主尝试情况进行分组布置各小组任务。
  教师板书各小组任务,并提供每一小组需要制作动画的素材及不同程度的半成品动画。要求各小组在半成品的基础上完成各组的任务。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的方式,互帮互助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5、梳理归纳,探索新知
???总结 “形状补间”动画的主要制作步骤,教师进行归纳。
(1)在形状补间动画的起始关键帧和结束关键帧之间,会显示一条带箭头的浅绿色背景的直线,他们之间所有帧生成了一个形状补间动画
(2)关键帧中图片、文字等元件的分离操作是“形状补间动画”制作的关键。
(3)选择开始帧,在帧属性面板中设置补间为“形状”; 选择结束帧插入空白关键帧,在结束场景中编辑对象。
??在形状补间动画中,两个关键帧中的图形内容必须是处于分离状态的矢量图形,如果是图形组合或者影片元件,则形状补间动画不能被创建。
??形状补间动画可以实现两个图形之间颜色、形状、大小等相互变化,其变形的灵活性介于逐帧动画和动作补间动画二者之间,使用的元素多为用鼠标或压感笔绘制出的形状,如果使用图形元件、按钮、文字,则必先“打散”再变形。
??设计理念:在学生亲自操作后,进行梳理,学生印象深刻,既形成规律,又充满自信。
七、练习操作
练习一:制作“多边形变成圆形”的动画
1.单击“图层1”第1帧,按住工具栏中的“矩形工具”,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多角星形工具”,设置填充颜色为“绿色放射状渐变色”,笔触为“无色”,在场景编辑区左侧画一个五边形。
2.单击时间轴的第30帧,执行“插入→空白关键帧”命令,插入一个空白关键帧。
3.选择“椭圆”工具,在场景编辑区右侧画一个圆(颜色设置同五边形)。
4.右击第1帧,在打开的右键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形状补间”,时间轴的第1帧到第30帧之间的影格呈淡绿色,同时标上了一条黑色的箭头线,表示这段动画是“形状补间”动画。
5.制作完毕,按CTRL+Enter组合键,观察动画效果。
练习二:制作“矩形变飞机”的动画
1.使用绘图工具在舞台上拉出一个随意大小无边框的矩形,这是变形动画的第1帧;
2.选中第10帧,按F7键插入空白关键帧。在“工具面板”中单击“文字工具”,在舞台上输入字母“j”,然后选中字母“j”,在“属性”面板的“字符”组下选择字体为“Webdings”,字母变为“飞机”形状。
3.按Ctrl+B组全键将“飞机”字符分离,这样就能作为变形结束帧的图形。
4.在时间轴上选取第一帧,然后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创建补间形状”。
制作完毕,按CTRL+Enter组合键,观察动画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