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家庭影片初制作》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根据自己的家庭影片素材,对要制作编辑的家庭影片进行结构规划;选择合适的内容,半利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初步编辑处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常规软件有一定的操作经验,所以,利用“会声会影”来捕获视频素材难度不大,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即可,而“规划设计家庭影片”是重点,老师着重采用对比比较、学生讨论、老师讲解等方法展开活动,让学生理解家庭影片结构图及制作流程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合理规划自己的家庭影片结构,选择合适的影片素材和背景音乐。 (2)能够将数码摄像机中的视频素材采集到计算机中,并修改素材默认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 (1)对家庭影片结构进行规划,体验制作 一个完整作品的过程,体现规划思想。 (2)依据影片主题合理采集影片素材,结合数码摄像机的简单操作,掌握利用计算机采集数码摄像机或其他外部设备中视频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家庭影片结构进行规划,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和制作兴趣。 (2)通过选择合理的影片素材,选择好的素材画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熟知完整影片的三个组成部分。 (2)能应用提供的素材,顺利地生成一份完整的影片。 2、教学难点: (1)参充分运用素材进行合理编排,实现主体突出的制作效果。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演示法、讲述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本课不要求学生制作出精美的视频作品,只求能生成一部完整影片即可。 2、学法:本活动中学习的“会声会影”软件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如果没老师的引导,学生摸索起来相当费时间,就由教师进行示范来启发学生快速掌握操作要领与过程。 六、教学准备 1、学生上机操作过程记录手册: 2、学习素材与教学课件制作:教学示例,学习素材资料等。 3、教学环境准备:网络机房、装有Windows7的电子教室。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屏幕展示:教师分别播放“欢乐饺子”视频片断及利用“会声会影”编辑好的家庭影片,让学生比较两个影片的区别及优点。 师生总结:前者为拍摄的视频素材,没有进行任何编辑处理,声音也比较嘈杂,后则添加了片头、片尾、字幕、背景音乐等,更好的表现出张小薇一家的幸福与温馨。结构上:后者有片头、影片主体、片尾。内容上:视频素材、音乐素材、字幕、转场效果等。 学生思考、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以身边的事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 自主探究 1、规划影片结构 任务驱动1:完成课本P36规划视频画面和规划音频素材。结合教师发送给学生的影片素材(影片素材是关于的介绍,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发送给学生) 进一步体验: 规划视频画面 规划音频素材 规划字幕设计 2、初编家庭影片 演示“会声会影”软件的功能和界面。 任务驱动2、制作片头动画: 选择适合的图片作为片头背景,为片头视频设置播放时间,制作“欢乐饺子”影片的片头画面。 课堂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展示学生作品。 任务驱动3:导入影片素材。 教师:选择素材片段,将它们全部拖到时间轴上,在“导览”面板中设置片段时间,并消除视频原来的声音。 教师演示讲解。 任务驱动4:制作片尾动画。 讲解:选择“会声会影”素材库中自带的视频作为影片片尾,并保存视频文件。 要求学生对照教材自主学习 课堂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阅读课本 让学生初步规划影片: 体验规划的重要性。 学生打开“会声会影”软件,跟随教师认识软件界面。 观看演示,学习操作 观看演示,学习操作 对照教材,自主探究,学习操作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并将技能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规划重要性。 体验软件界面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提升 设问: 一部完整的影片,应由哪几部分组成? 在“会声会影”软件中插入视频的步骤是什么? 总结、补充 学生小结可以强化对所学的记忆。 活动评价 完成课本第42页的活动评价。 填写本活动的学习手册。 学生进行自评。 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八、学生上机操作过程记录手册 见附件。 九、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