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信息技术课《图文混排》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word文档 2.年级:初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 第4单元第3知识点 5.学时数: 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图片插入、编辑、图文环绕。 (2)技能目标:1)应用Word的图文混排知识制作电子版报、宣传单等; 2)培养学生对图文混排作品的评价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在练习中的分工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统筹工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团队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2.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前期word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文本的输入和编辑,设置文本格式、页面格式、段落格式、项目符号、边框和底纹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图片、文本框的插入及其编辑。本课是word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以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除了学习相关知识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图片的编辑。 教学难点:图文环绕。 3.学情分析 本学期面对的是初一学生,虽然他们在此之前就已经接触过计算机,并能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聊天、购物、玩游戏等,除此之外,他们绝大部分同学并不知道计算机还其他很多功能,本课就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动手设计与制作“黑板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图片、文本框的插入及其编辑,以达到本课的学习目的。 4.教学方法 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讲练结合法、分组探究法、展示评价法。 5.教学准备 多媒体机房、图片素材、文字素材、效果图、学生分组。 6.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利用网络教室展示几幅图文并茂的文档,学生能过鉴赏,评价值得学习的地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由教师演示并简单讲解插入、编辑图片的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扫除障碍。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文字环绕方式等知识点。最终要求学生利用准备好的素材和网络中的资源,共同合作编排出图文并茂的作品。接着通过展示优秀作品,能过鉴别评价每个学生投票选出优秀的课堂作品,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通过总结培养学生审美评价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记录 )?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通过课件展示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鉴赏。 提问:同学们想想这三件WORD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运用了哪些word知识?如果给你做,你能做出来吗? 补充:只要认真学习这节课,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制作,并且还能做得更好。 (3)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思考问题并尝试做出回答。 通过情境对话,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标 2.任务驱动、 探索新知 (1)提出任务(PPT演示、讲解); 任务分解、讲授新知。 学生观察、思考并认真听讲。 通过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实践、分组练习 (1)分组练习,各组学生已按学习基础和能力进行优化组合。教师将课前准备的三个练习作业所需素材下发到各组学生电脑中。 (2)各小组明确练习作业:第一组制作“新年贺卡”;第二组制作“美食菜单”;第三组制作“五·一节电子板报”,然后在每个同任务组里再评选出三个优秀课堂作品。让学生带着各组的任务,自主去操作、思考、讨论归纳,合作探索完成学习任务。 (3)PPT演示“作品评价表”,各组明确优秀作品所应具有的质量,发挥教学评价的指导和导向作用。 学生根据练习作业,分组讨论、交流,最终完成任务。 培养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巩固新知 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交流,通过生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巩固本堂课的知识。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并能描述各个作品的设计意图,所用知识点。 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归纳、判断和表达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4.知识抢答、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抢答,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图例展示引导学生拓宽视野。 学生思考问题并抢答,并对回答的问题答案进行补充、评价。 通过学生的抢答,进行知识的拓展,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并培养学生互相交流、沟通的能力,学生通过互相评价,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5.归纳总结、 学生评价 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归纳,强化本堂课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总结。 让学生通过总结,进一步巩固和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