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连续运动多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连续运动多变化》是第二单元第四节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第一课时制作“白鹭上青天”运动补间动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制作连续变化的运动补间动画——“柳枝摆动”,进而体验运动补间动画快速、连贯的动态变化过程。 学情分析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白鹭上青天”动画的制作,初步掌握了运动补间动画的一般制作方法。本节课需制作的“柳枝摆动”动画与“白鹭上青天”动画相似,都是运动补间动画,只是动作变化是连续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回顾“白鹭上青天”动画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柳枝摇摆”动画的制作思路,再让学生尝试独立制作。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理解影片剪辑元件的作用。 2. 能掌握制作运动补间动画的方法。 3. 能掌握“任意变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制作“柳枝摆动”动画,学会分析和分解运动过程,理解制作运动补间动画的一般性思路,掌握运动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锻炼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2.?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力,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 教学重点 连续变化的运动补间动画的制作 学时难点 1. 影片剪辑元件的用处 2. 连续变化的运动补间动画的制作思路的分析 _??_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微课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资源:flash8软件、课件、微课视频、素材文件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制作了“白鹭上青天”运动补间动画(播放动画),“白鹭上青天”的动作变化单一(从舞台的左侧飞到舞台的右侧,白鹭渐渐变小)。?然而现实生活中,对象运动变化的效果并不单一,许多时候是连续变化的,例如柳枝在春风中摇曳。今天我们就来制作古诗《绝句》中连续变化的“柳枝摇曳”动画(播放动画)。 【活动】回顾旧知 回顾上节课“白鹭上青天”动画的制作过程。(提问学生) 师生共同梳理出如下过程: (1)确定运动对象:展翅动作的白鹭——“展翅”影片剪辑元件 (2)确定动作变化的初识状态:位置(舞台左侧)、大小(正常) (3)确定动作变化的终止状态:位置(舞台右侧)、大小(略小) (4)添加补间:动画补间 (5)测试、保存影片 【活动】旧知新用 “柳枝摇曳”动画也是运动补间动画,只不过动作变化稍多且是连续。请根据“白鹭上青天”动画的制作流程,思考“柳枝摇曳”动画的制作流程。学生思考并回答。 【讲授】分析制作思路 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制作流程: 1.先制作一枝柳条摇曳的动画效果——需制作“柳枝摇曳”影片剪辑元件 (1)确定运动对象:柳枝 (2)确定动作变化的多个状态: 垂下----->向一侧摆动至某个角度----->垂下----->向另一侧摆动至某个角度----->垂下 (3)添加补间:动画补间(4个) (4)测试、保存影片 2.在柳树上挂满摇曳的柳枝——多次调用“柳枝摇曳”影片剪辑元件 3.测试、保存影片 【活动】制作“柳枝摇曳”动画 根据刚才总结的动画制作流程,完成“柳枝摇曳”动画的制作。制作过程中,分析在柳枝来回摇曳的连续动作设置中,对应的起始和终止关键帧分别是什么,并填写下表。(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观看微课教学视频)制作完成后,提交至教师机。 ?连续动作变化中帧的设置 ? 起始帧 终止帧 第一次摆动 ? ? 第二次摆动 ? ? 教师巡视指导。 先完成任务的同学思考:为什么只需制作一根柳枝的摆动效果并要保存为影片剪辑元件? ?【活动】展示、交流、评价 1.与同学交流一下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2.教师选取一些作品,进行展示与评价,并就集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强调。 【活动】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应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连续变化的运动补间动画的制作思路,而不是硬生生地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来完成动画的制作。在分析过程中,又着重分析了动画的连续动作变化的多个状态,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分层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有事可做,而任务完成有难度的学生可随时参考微课教学视频。 发现的问题: 1. 影片剪辑的作用没有讲授清楚,少数学生不太理解为什么一根柳枝的摆动要制作成影片剪辑。 2.一些学生没有调整柳枝的中心点到图形的上方,致使柳枝围绕其中心摆动,摇曳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