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设置文本格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设置文本格式的重要性。 掌握设置字体、字形、字号、字体颜色、下划线及其颜色、着重号、效果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7个小组。本节课通过引导兴趣和强烈的对比引入新课,然后以“自学→自测→分享与交流→小组合作”的教学法,让学生掌握新知并完成任务。 通过活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共同进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自学的能力。 在分享与交流的学习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在实践与创新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感。让学生感受了创造美的乐趣,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并提高了审美情趣。 _??????_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设置文本格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进行合理的文本格式化 ,制作出漂亮的文档。 学生设计感的培养。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还比较弱,自我控制能力方面需要加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让学生敢于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让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实现自我超越。 _??????_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导学视频、课堂练习题。 把全班学生分为7个小组(教师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各个小组的力量均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放一首学生们都喜欢的歌“最美的太阳”,同时让学生欣赏这首歌的两个歌词文档(文档1,没对其中的文字做任何修饰,文档2,文字已美化)。欣赏歌曲的同时老师提出:请大家仔细观察,哪一篇文档更漂亮?为什么? (在屏幕上给出文档美化前后的对比画面) 引导学生指出两个文档的区别,并把区别显示在屏幕上:? 字体 字形 字号 字体颜色 下划线及其颜色 着重号 效果? “那么,大家想不想亲手设计这篇歌词文档呢?想,我们又该如果实现这些效果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设置文本格式。” 播放PPT,与同学们一起唱歌,欣赏文档。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提出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问题,引入新课。 观看PPT,听歌、唱歌,并思考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引导兴趣和以强烈鲜明的对比效果引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研究学习 活动一:自主探究 请各位同学用5分钟的时间,自学导学案,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先完成的同学可以帮助本组其他未完成的同学。 一组自学“设置字体”的操作方法,完成“练习一”。 二组自学“设置字形”的操作方法,完成“练习二”。 三组自学“设置字号”的操作方法,完成“练习三”。 四组自学“设置字体颜色”的操作方法,完成“练习四”。 五组自学“设置下划线及其颜色”的操作方法,完成“练习五”。 六组自学“设置着重号”的操作方法,完成“练习六”。 七组自学 “设置效果”的操作方法,完成“练习七”。 活动二:分享与交流 请各小组的学生代表把所学成果分享给全班同学 。 讲解清晰、流畅、易懂 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 分发任务, 巡视、答疑 主持“分享与交流”活动。 学生自学导学案,完成相应练习。 各小组的学生代表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学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深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分享与交流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对交流学习的学生代表予以表扬和肯定,树立学生榜样。 二、研究学习 活动三:实践与创新 1.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知识,用8分钟的时间,完成“最美的太阳”歌单文档的创新设计。(要求:文本格式化要恰当;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融入个人创意,页面美观。)? 2.欣赏与评价。 布置任务,巡视、答疑, 引导学生欣赏与评价作品。 操作练习,完成任务; 欣赏与评价作品。 这一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设置文本格式的操作方法。设置字体,可以展示文字的风格。设置字形,可以让文字变得粗、斜。设置字号,可以让文字变得大大的。设置字体颜色,可以让文字变得五颜六色。设置下划线、着重号、效果,可以突出相关文字的重要性。 五、板书设计 设置文本格式 1.字体 2.字形 3.字号 4.字体颜色 5.下划线及其颜色 6.着重号、效果 四、课后作业 拓展与提高: 录入给母亲写的一封信,运用所学知识美化这封信,祝母亲节日快乐! 六、课堂反思 本节课,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为中心,以多媒体教学系统为辅助,全过程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贯穿始终,以学生自学、自测、分享与交流、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触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相互帮助,勤于动手,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