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学科 生物学 学段: 初中 年级 初二 教材 书名:《生物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明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描述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规律。 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二、能力目标 尝试用图解等方式,表示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尝试制作基因、DNA、染色体三者之间关系的模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认同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描述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亲代的基因怎样传递给子代。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展示调查表并提问:为什么父母的很多性状会出现在孩子的身上呢? 引导思考并分析:父母将性状传递给我们还是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我们?得出结论:父母将控制性状的基因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引出新课:基因在哪?基因在亲子代间如何传递? 分析调查结果,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新课 一、基因通过什么途径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观看录像并思考:基因是通过什么过程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在传递的过程中,是什么作为桥梁来进行传递的? 分析受精过程,找到桥梁: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人类子代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而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是亲代父母双方产生的生殖细胞。因此,精子和卵细胞就是亲代和子代之间的桥梁。亲代的基因通过精子和卵细胞这个桥梁传递给子代的,这也是性状遗传的实质。 通过录像、图片分析受精过程,找出基因传递的桥梁。 二、基因是通过什么方式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 二、基因是通过什么方式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三、父母双方传给子代个体的基因是不是一样多的?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基因在细胞核中 展示受精过程示意图。讲解:父母的携带的基因分别存在于生殖细胞的细胞核中,二者融合后,受精卵中的才会有父母双方的基因。而胚胎发育的起点就是受精卵。因此,基因就在受精卵的细胞核中。 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展示科学家发现染色体的过程,介绍染色体的命名和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不同变化。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时变化最为明显的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通过图片、模型讲解介绍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线状的DNA分子缠绕蛋白质经过高度螺旋化组装成蛋白质。一般来说,一个染色体由一个DNA分子构成。 通过科学史的介绍讲解DNA结构——双螺旋结构让线状的DNA分子形成短棒状成为可能。 通过图片、录像、讲解什么是基因。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小活动:基因如何决定我们的相貌的 评价1:填图,评价2、染色体模型组装 基因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 转化问题: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转化为染色体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展示图片并提问:数一数人体细胞内有多少条染色体,为什么这些染色体会成双成对的?引导学生回答,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成对是因为成对的染色体形态、大小、成分均相同。这就意味着基因也成对存在。 展示其他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引导学生得出其他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也是成对出现的。 讲解21三体综合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是一定的。这对生物的正常生活和传宗接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染色体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介绍遗传图解的书写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任务单上尝试填出染色体的传递规律。 展示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可能出现的3种情况并分析原因。第一种情况为子代个体体细胞和受精卵中为46对92条。这种情况没有考虑染色体的恒定问题。 引导学生在填写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染色体数量的恒定,同时还要考虑亲代要产生什么样的生殖细胞,生殖细胞中应该有多少染色体,才能保证精子、卵细胞结合以后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与亲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一致的。 展示2种学生填写的情况,让学生来进行判断 讲解科学家的观察研究结果:染色体在体细胞汇总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数目减半,不是任意的一半,而是成对染色体中的任意一条进入生殖细胞。 以人的一对染色体为例进一步讲解染色体的传递规律,加深印象 学生进行判断,总结染色体传递规律:体细胞中2N,生殖细胞中N,受精卵2N。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填写生殖过程中基因的变化图 根据生殖过程中基因的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受精卵中的基因来自生殖细胞中的基因,而生殖细胞中的基因来自于父母的体细胞。因此,父母传给子代个体定的基因是一样多的,也就是说,受精卵中的基因一半来自于父亲,一半来自于母亲。 小结基因变化规律—基因的行为变化与染色体同步:那就是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基因减半,成单,但每种基因都有一个。受精卵中基因恢复原数,成对存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这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508076835 受精卵中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所以父母双方传递给子代个体的基因一样多。 提问引发思考: 父方和母方传给子代的基因是一样多的,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像妈妈多一些,有的孩子像爸爸多一些呢? 根据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融合的过程推测基因在细胞核中。 通过图片、录像、模型制作、画图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理解三者间的关系,认同基因在染色体的观点,为后续的学习打基础 引导学生用问题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图片、病症等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染色体数目恒定的意义。 以学生经常填写错误的三种情况为例分析染色体的传递规律,造成思维碰撞;从科学家研究结果中找到答案,填写情况进行判断。有利于学生的辨析思维的形成 问题转化,通过填写生殖过程中基因的变化图,掌握基因的传递规律 基于对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规律的再认识,得出结论。 梳理知识网络 引发思考,为下节课做准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