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五年级 教学内容:《画龙点睛有文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使用文字工具在画图中写字并完成明信片的制作。 2.利用文字工具制作出特效字。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勇于动手操作,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设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2.通过明信片的制作学会感激和回报关心疼爱自己的人。 教学重点:能使用文字工具在画图中写字并完成明信片的制作 教学难点:利用文字工具制作出特效字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刚刚学会了一些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根据小学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我在课程设计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由浅入深,逐步深入。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进步,帮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过程:(各教学环节注明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部分 明信片的由来:(幻灯片播放) 明信片如今各国流行,多姿多彩,堪称邮苑中可爱的小花.至于明信片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恐怕不少人未必知晓. 明信片的问世,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据史籍载,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国画家在硬卡纸上画了一幅极为精美的画,准备寄给他的朋友作为结婚纪念品.但是他到邮局邮寄时,邮局出售的信封没有一个能将画片装下.画家正为难时,一位邮局职员建议画家将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写在画片背面寄出,果然,这没有信封的"画片"如同信函一样寄到了朋友手里.这样,世界上第一张自制"明信片"就悄然诞生了.从这一点来说,明信片是艺术家和邮政职员的共同发明. (二)新课导入部分 1.首先来欣赏一些美丽的明信片。(幻灯片展示)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美丽的明信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这些明信片是同学们利用绘画技巧绘制的,他们有的记录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儿,有的记录了当天的心情。还有一些明信片的图片非常的精美,有价值连城的国宝,还有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当然还可以利用明信片来记录一些重要的事件,汶川地震,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这些都是利用实物照片来制作明信片的。当然还可以利用校园的照片制作成校园明信片,来记录下我们校园的美景。 2. 同学们我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画图软件使用技巧,你们想不想在浩瀚的海洋中发挥自己的威力,成为明信片制作高手。 3. 今天我们就通过“画龙点睛有文字”为我们的学校制作一张校园明信片。 (三)师生互动部分 明信片有正面和背面。正面通常是一些图画或者照片。背面是留给大家写祝福语和收件人的区域。 准备工作(学生自行设置) 设置图画纸的大小为长600像素,宽700像素,并且根据明信片的需求分配绘图区和文字区。 2.绘制美丽图画 (1)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四年级的小记者为我们的新校舍拍摄的照片吧。(播放照片) (2)这些照片老师已经把他们发到了同学们的桌面上,同学们寻找自己喜欢的照片,(展示如何打开两个绘图软件)利用上节课学习过的“复制”“粘贴”命令,将照片复制到绘图区,注意主题要鲜明,色彩搭配要合理。 提问:哪些作品提供的信息明确、一目了然呢?当然是带有文字的,那么这些漂亮的文字是如何加上去的? 3. 认识文字工具 (1)找一找:哪个是文字工具?(用鼠标指向它的按钮会自动显示名称) (2)试一试:选中文字工具后,学生试着在文字区拖动鼠标。 (3)比一比:分别选定工具和文字工具,拖动鼠标,对比两个工具拖动出的框有什么不同?说出你的发现? 4. 尝试输入文字 (1)学生尝试:先输入一个“东”字。 (2)教师提问:你输入的文字是不是太小并且单调不漂亮呢? (3)教师讲解演示:“文字工具栏”的基本功能。 (4)学生完成字体、字号、字形的设置。18号 5. 制作阴影文字(老师演示) 输入“东兴小学”并设置,然后利用ctrl键快速复制出第二遍文字。 区分:不透明状态与透明状态 (2)改变文字的颜色? (3)制作阴影文字:叠加法。 6. 下面这些文字你知道是怎样写出来的吗?(2人小组研究) 颜色填充法 (学生演示,教师讲解) 7. 自由制作 学生自由制作,将你的感激与祝福尽情的表达出来,并落上你的大名。 要求:1、富有个性,写出你心中的祝福。 2、图面颜色搭配要鲜明,富有感染力。 (四)课堂总结部分 1、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给学生展示。 2、教师根据板书具体总结归纳,并重点强调注意事项。 作业布置: 1、把你今天所写的祝福语亲口说给你祝福的人。 2、搜集有关“神州”载人飞船的有关资料,为下一节课的“太空探险”做准备 板书设计: (1)学生尝试:先输入一个“东”字。 (2)教师提问:你输入的文字是不是太小并且单调不漂亮呢? (3)教师讲解演示:“文字工具栏”的基本功能。 (4)学生完成字体、字号、字形的设置。 制作阴影文字 输入祝福语并设置,然后利用ctrl键快速复制出第二遍文字。 区分:不透明状态与透明状态 (2)改变文字的颜色? 颜色填充法 (3)制作阴影文字:叠加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