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复习》人教版

资源简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本单元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主要概念、计算方法的理解,明确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思维导图系统整理,沟通知识的联系,形成整体认识结构。
3.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建立空间观念,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二、教学重难点 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主要概念、计算方法的理解,明确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自主复习课本P18——P43内容,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关知识点。
(二)课堂设计
1.回顾知识点
(1)直接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复习
(2)小组讨论交流本单元的内容
合作要求:1.对比观察每人绘制的思维导图。2.组内交流完善思维导图。3.整理完后,交流讨论本单元你要提醒同学什么?
(3)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复习的重要目的在于知识的综合化,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对提高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2.交流完善思维导图,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师生一起梳理一下本单元学到的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从哪三方面去描述的?
(1)还有补充吗?不同点在哪里?
(2)棱长总和:它们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表面积:概念、计算公式、单位、进率是什么?
师:关于表面积,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4)体积:概念、计算公式、单位、进率是什么?
师:关于体积,还有要补充吗?
补充:①二者的体积都可以用哪一个公式来计算? 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计算方法-----转化
(5)容积:概念、计算公式、单位、进率是什么?
师:形成思维导图小结:这样整理知识,你认为有什么好处?(简明易记)
【设计意图:这样做既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了巩固,又一次把知识形成了网络,便于记忆和应用。在回忆各个知识点时还让学生说出要注意的问题,从而提醒部分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
3. 典型题目综合应用:
(1)解决学生找好的易错题。
①指学生汇报交流。
②组内交流解决易错题。
(2)解决教师准备的拓展题目。
三、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大多数都是概念性的知识。难度也很大,而且内容都是学生学过的知识,学生已对其没有新鲜感,传统的考概念,公式枯燥且乏味,复习效果极差,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动力,正布鲁纳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如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为了调动学习复习整理的兴趣,所以课前给学生布置了本单元的思维导图绘制。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复习。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经历对知识整理的过程。展现了自己的能力。一张思维导图,既包括了本单元的知识,又融入了学生的思想等多项内容,既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综合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本节课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拓展了自己的思维空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真正的实现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掉队。这节课学生们做的思维导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形式多样,内容全面。在小组汇报时,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就连平时坐不住的常甫丞也听的特别认真,急着补充台上同学没有讲到的内容,课堂气氛活跃,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思考。
秦东楷小组里唯一一位男士,虽然上台时紧张的左右踱步,但是开始讲解知识点时显得沉着冷静,面向同学特别有“小老师范儿”,思维条理清晰,语言表达流畅。贾智慧一个能掌控全场的小女孩,在小组汇报时自信大方不怯场,对整个单元知识整理的特别全面,面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反应机智,解答到位,同时可以提醒同学们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是全体学生学习的榜样。
这堂复习课,有收获也有遗憾,因为展示汇报的时间过长,课堂上的练习题没有完成。在日后的教学中,我将反复研究怎样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时效性。我想一堂复习课不可能将所有内容全部呈现,后续还应该有相应的练习课进行补充完善,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有效地掌握所有知识。
培养学生善于找到同学的优点,而不是一味的找不足,有时同学的一句话,胜过老师喋喋不休的千言万语。积极的评价,会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会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来自老师和同学的正确的评价会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意识。
本次同频互动课我收到了来自同事们细致的指点,也认识到自己在授课中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把握提问的节奏,利用学生的思维继续深入,把知识树种起来,让它长得枝繁叶茂。最后让人人都把这颗知识树种下的果实,收获在自己的囊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