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染色体变异一、教材分析1.本小节主要讲授“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组的概念,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识别”。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其中后一类变异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比较密切,是教材重点介绍的内容。3.染色体组的概念通过分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而得出。然后,根据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不同,区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几种主要类型: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4.本小节可以为本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1.以猫叫综合征产生的原因为例,引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以果蝇的染色体为例,引出染色体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3.通过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的分析比较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4.使学生了解自然界多倍体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重点难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解决策略:教师录制微课《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染色体组》,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前任务单。课上利用豆子模型,电子设备的展示功能,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自主学习——课堂导入及讲解——分组讨论——表达展示——归纳总结这条主线,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三、教学流程图四、教学过程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的活动数字化教学资源使用及意图一、自主学习观看微课完成课前任务单微课小而且精炼,让学生能在重复观看中掌握基础概念二、课堂导入及讲解提问:变异的类型?教师引导学生从染色体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等方面来加以思考。出示:雄果蝇染色体的PPT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根据课前任务单的练习题尝试在细胞绘制出AAAbbbCCC的染色体组形态学生回答,检测课前自主学习成果。学生绘制并展示.PPT:,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图片直观,加深印象。学生代表利用投影,及时反馈学习掌握的情况三、分组讨论组织活动:烧杯代表体细胞,相同的豆子代表同源染色体,不同的豆子代表非同源染色体。分组判别烧杯中是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中几条染色体。四、表达展示小组学生代表上台用投影展示。投影的使用,让学生能把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分享给全体学生。有利于小组学习效果反馈,并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五、归纳总结1.主要内容归纳2.课堂练习反馈学生回答练习,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1.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染色体缺失某一片断B.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断C.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发生了改变D.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颠倒了18002.是正常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则下图所示是指染色体结构的()A.倒位B.缺失C.易位D.重复3.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正确叙述是()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4.猫叫综合征是人第号染色体引起的遗传病。5.果蝇的体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因此,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A.一个染色体组B.两个染色体组C.四个染色体组D.六个染色体组五、课后作业1.完成巩固提升练习(见资源)2.预习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六、板书设计第二节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种类:缺失重复易位倒位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组2.二倍体3.多倍体4.单倍体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亮点:1.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课前录制微课《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为高中生物教学探索新途径。2.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的PPT展示、投影功能实现了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3.本节的难点在于染色体的数目变异,涉及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等多个概念,学生常难以理解。染色体组概念比较抽象,如果开始就向学生灌输必然会使得学生一头雾水。所以我采用了让学生先阅读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动画演示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再通过举例,总结规律以及巩固练习,尤其是图形练习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学好染色体组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概念的基础。讲清单倍体与二倍体及多倍体辨析的依据,多举实例最后通过用练习巩固。对这一部分的处理我曾经采用先讲解概念,再大量练习,学生掌握的效果很差,后来采用上述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获得了直观的感受,理解得较好。自主学习课堂导入及讲解分组讨论表达展示归纳总结获取信息观看微课PPT讲解学生活动多媒体应用师生互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