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单元 位 置 第1课时 左 右 【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例题及第2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经历认识左右位置关系的过程。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左右的含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做动作。(学生笑,有部分学生弄不清,手忙脚乱的)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弄错了左右,没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 (板书:左右)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理解左边与右边。 1.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左或右说一句话。 生:黑板的左边有值日表。(学生随机发现其他物品,只要正确,教师及时鼓励) 2.师:那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左”和“右”呢? 生:这是我的左耳,这是我的右手,我的左边有一只脚,右边有一只脚。 3.师:请大家把课桌上的数学书、语文书和铅笔盒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在课桌上摆好。谁能用“左”和“右”说一说课桌上物品的位置? 生:数学书在语文书的左边;铅笔盒在语文书的右边。 4.听口令:“我说你做”。 学生按照老师的口令有条不紊的摆放书桌上的用品。教师提示学生要互相检查。 (二)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1.学生面向大家站成一排, 学生按教师的口令做动作。 师:通过他们的队列表演,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你说一说现在你自己的位置。 生:我的左边是***。 教师找下边的同学说一说这位同学的位置。 我认为他的右边才是***。 学生在下面争做一团。 2.师:同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说的和他自己说的左边的同学不一样呢?究竟谁说错了?请大家小组内讨论一下。 汇报: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给予肯定,然后举例说明:师生同时举起右手,问:你们举的右手和我举的右手怎么不在同一个方向? 教师转过身去,这样就和小朋友们的右手方向一致了。 3.同桌互动。 生1:你右手拿的是数学书。 生2:你右手拿的是铅笔盒。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有关“左”“右”的知识呢?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上的图。 师:车辆和行人都在有秩序地行走着,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小花猫说:都要靠右行。 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左”“右”的相对性。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走路和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车辆和行人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四、数学游戏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左、右。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机器人的游戏。老师做遥控器,同学们来做机器人,遥控器发出指令后,看哪个机器人做得又对又准。 教师下口令,如:用你的左手摸左耳朵;用你的右手拍左肩膀;用你的左手拍右腿……(教师口令由简到难,由慢到快。)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巩固练习 教材第2页练一练第1,2题。 七、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左 右 左 右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通过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找出自身的“左”“右”。在体验“左”“右”的相对性时,通过游戏进行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左”“右”的相对性。本节课以游戏开始并以游戏结束,使同学们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同学们学得轻松。 [不足之处] 本节课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一大难点,虽然设计了很多活动和游戏,但学生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对“左”“右”相对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应多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让学生多练多说,不仅能够夯实对“左”“右”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2课时 前 后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1,2及第4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看图讲故事、看图说话的过程中,经历认识前后位置关系的过程。 2.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3.在数学活动中,受到做事要有毅力、遵守社会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蓝灵鼠要小朋友们帮什么忙呢?教师播放录音:“我老是忘记了自己排队做操时的位置,聪明的你们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生:记住自己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就不会错了。 师:你的办法可真不错。原来利用前后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自己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进一步认识“前后”。(教师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情境图。 师: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段录音,你们根据听到的声音猜一猜,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播放录音,是一段加油声(龟兔赛跑音频)。 生1:我听到了加油声,我想是小动物们在举行一场比赛。 生2:我听到有个声音在喊:“小乌龟一步一步地走得好慢哦!”,我想是龟兔赛跑吧! 师:指导学生打开教材看情境图。 2.看动画讲故事,认识前后(龟兔赛跑视频)。 师:看完之后,哪个小朋友能把龟兔赛跑的故事讲一讲呢? 学生讲故事,并请学生带着头饰表演。 教师多引导一些学生说,学会用“前后”来描述相对的位置关系。 师:从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学生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要给予表扬,教师适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联系生活,感知前后 1.乘车图,用“前后”说一句话。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有关“前后”的知识,例如:乘车。乘车时,要注意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中的情境图,说一说车上的人们的前后位置顺序。 生1:阿姨坐在老爷爷的前面。 生2:司机叔叔坐在最前面。 生3:警察叔叔坐在最后面。 师:从刚才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上车要有秩序,要从前门上,后门下。 2.观察自己的座位。 师:不仅在乘车中有“前后”的知识,在我们教室里,也有关于“前后”的知识,大家发现了吗? 生1:我们的前面有一块黑板,后面也有一块黑板。 生2:我前面有2个人,后面有3个人。 生3:我坐在最前面,后面有5个同学。 师追问:那你的后一个同学是谁?(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师:对,大家说得很好,我们的座位就有前有后地排列着,同桌两人相互说说你在教室里的位置。 3.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师:大家身体向后转,前后座位的同学发生了什么变化呀? 引导学生说出:刚才前面的同学成为了后面的同学。相反的,后面的同学现在变成了前面的同学。 师:当你变换了方向以后,你的前后位置也就发生了变化。 四、数学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前后”的数学知识。大家能用“前后”的知识编一个《新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学生试着说一说,其他同学补充,丰富《新龟兔赛跑》。 五、巩固练习 教材第4页练一练1,2题。老师带领学生完成。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七、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前 后 前 后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学生自己发现 “前后”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根据教室里自己和同学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前后”,运用自己周围的环境来描述物体前后的位置关系,身临其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运用知识的切身感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 对课前的学情掌握不是很到位,也没有及时做调整,心中总抱有一种“害怕学生学不会,不相信学生”的心态,“放手不到位”。 [再教设计] 再次教学时,考虑是否删减玩乘车游戏的环节,不仅能节省时间做练习,还能使课堂秩序更规范。 第3课时 上 下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例1,2及第6页练一练第1,2,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认识上下位置关系的过程。 2.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3.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 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用前后、左右、上下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弯弯的月亮》这首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想歌词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弯弯的月亮》。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歌曲中都有什么画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放“夜景”动画课件,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景物,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找出图中所有的景物。 播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这是一幅美丽的乡村夜景图,谁愿意说一说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景物? 2.提出看图讲故事的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美丽乡村的夜景图。多请几个学生讲故事。 3.提出用上下描述景物位置的要求,鼓励学生用上下描述自己看到的景物。通过月亮、小桥和小河的位置关系,使学生了解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你们能用上下描述一下自己看到的景物的位置吗? 学生可能会说: (1)小桥的下面有小河,还有小船。 (2)小男孩在桥上走,桥下面有一条船。 (3)小朋友们在大树下玩游戏。 师:谁能说一说月亮、小桥和小船的位置? 学生可能会有不同回答,只要位置说对就可以。 三、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教师谈话并出示物品柜的图,让学生说一说柜中有哪些物品。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说出一些物品的位置。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亮亮的物品柜,说一说柜中有什么? 生:有书、玩具和食品。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只要说出柜中的物品即可。 2.提出“说一说柜中物品摆放位置”的要求,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鼓励学生用上下描述柜中物品的位置。 师:观察柜中物品,说一说是怎样摆放的,你能说出某件物品在柜中的位置吗? 如果有的学生说出物品是分类摆放的,那么老师应加以肯定和表扬,然后可以引导说:“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按位置说一说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 师:亮亮的物品柜里的物品摆放得真整齐,小朋友们也要像亮亮一样养成整整齐齐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四、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铅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明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3.教材第6页练一练1,2,3题。鼓励学生多多发言,进一步理解物品的位置关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上 下 上 下 摆一摆 找一找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给学生播放优美的音乐《弯弯的月亮》,让学生从优美的音乐中观察图中的信息,找出上下关系的事物,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柜子中书、玩具、食品的摆放情况,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同时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找一找,亲身体验,加深印象。 [不足之处] 学生在说出物体上下位置关系的时候,语言表达不完整,没有着重强调学生说话的完整性,使学生容易混淆相对的物体。 [再教设计] 再次教学时,要加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要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为学生树立数学语言准确性的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