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教科版(2019版)信息技术(高中必修2信息系统化与社会)第5单元信息社会的建设5.1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1.了解网络礼仪的黄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分析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不同,了解在线发布个人信息的益处与风险。3.知道保护自己与他人隐私信息的措施。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网络语言礼仪。难点:个人或他人隐私的保护。人们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有各种各样的礼仪:见面打招呼礼仪,酒桌礼仪,课堂礼仪等等。那么人们在网络中的交流需要遵守各种礼仪吗?1.引入2.讨论网络礼仪小浩正在参加学校网站论坛里的一个话题讨论。突然,一个发帖者开始不停地发送脏话,很多人用更恶劣的语言对这个发帖者“拍砖”,很快,论坛就被这些愤怒的语言“刷屏”了,讨论根本无法继续。1.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2.如果你是网站管理者,应该怎么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讨论网络礼仪上网交流时,人们常常看不到彼此的表情,听不到彼此的声音。交流中,对方只能通过两种方式来判断你在想什么:一种是你选择的文字,另一种是你的礼貌。所以,我们要注意网络语言和礼仪。2.讨论网络礼仪网络礼仪,国际上通行以下十大规则:记得对方是真实的人。现实中需要遵守道德规范,网络上也是如此。明白自己所处的网络空间的规范。尊重别人的时间,节省带宽用量和主机存储空间。网络用语文明。共享专业知识。网络讨论要理智。尊重他人隐私。勿滥用权利。宽恕他人的过错。3.讨论隐私保护小凯给好友小聪发送了一段自己在家录制的搞笑视频。在视频中,小凯装扮成小丑做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动作。小聪看了哈哈大笑,并把这段视频上传至班级群中,后来不知是谁把这段视频上传到了优酷。这段视频被更多的人浏览之后,下面的评论有好有坏。小凯看到这些评论后又气愤又伤心。后来,在学校也有人拿这段视频取笑他。3.讨论隐私保护事件的参与者传播范围参与者1小凯小聪参与者2小聪全班同学参与者3班级同学认识的人参与者4上传视频至公共网络的人网络上的人参与者5在公共网络上观看到视频的人全体大众参与者6评论人(还可以分成:发表侮辱性评论的人、发表尊重作者评论的人)全体大众参与者7看到评论旁观者全体大众参与者8取笑小凯的学校同学全体大众3.讨论隐私保护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保护好个人或他人隐私。2.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1)小聪和上传视频至公共网络的人做法有哪些欠妥之处?(2)发表侮辱性评论的人是否有欠妥之处?(3)看到这些的旁观者是否有欠妥之处?1.整个过程,哪两个人扩大了视频的传播范围?参与者2:小聪参与者4:上传视频至公共网络的人3.讨论隐私保护上述参与者的行为可以称为“网络欺凌”,是指人们利用互联网做出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充满敌意的伤害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网上欺凌如果造成恶性事件也会触犯相关的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4.火眼金睛各位亲,感谢你们的所有祝福!16岁的感觉太棒了~这个周日简直太嗨了!小浩对他父母说来我家学习,我对父母说我去小浩家学习!我和小浩玩疯了!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明天地理考试呢!这是小飞发在自己个人空间的内容,画出三处对他或他朋友小浩有消极影响的描述。5.三思而后行5.三思而后行6.网络中的“放大”功能古时候消息不灵通,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演变谣言,例如:有个村里死了三头猪,传到隔壁村后,变成了哪个村的猪得了猪瘟,全死了。过段时间这消息传到了更远的村,变成了某村出现瘟疫,死人了。再过段时间消息传得更远了,变成......那么,在网络中的消息会越传越偏吗?在网络生活中,记得对方是真实的人。与现实生活中一样,需要遵守道德规范。网络用语要文明,网络讨论要理智,尊重他人隐私。小结感谢您的观看THANKYOUFORYOURWATCHING一、选择题1.网络道德的特点是()。A.自主性B.多元性C.开放性D.以上皆是2.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中已出现了许多不容回避的道德与法律的问题。下列行为符合网络道德规范的是()。A.在使用网络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B.非法潜入网络进行恶性破坏,蓄意窃取或篡改网络用户的个人资料C.使用微信聊天时,对网友反唇相讥,任意谩骂D.制作计算机病毒,在网站上大肆传播3.关于网络道德规范,下列认知正确的是()。A.我要是能制作几个病毒,并攻击学校的所有电脑,该多好。B.现在的盗版软件很好用,又可以省很多的钱。C.网上的信息很丰富,我们要仔细辨别,不去浏览不健康和有害的网站。D.在网上聊天时,因为对方不知自己的真实姓名,可以和他乱聊、乱骂。4.下列选项中,属于《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倡导的是()A.浏览不良信息B.增强自护意识C.破坏网络秩序D.随意约会网友5.下列行为中最有可能侵犯了别人隐私的是()A.向陌生人问路B.把同学的考试成绩告诉其他人C.借同学的英语词典D.学习委员收语文作业6.“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是()提出的。A.孟子B.孔子C.老子D.墨子7.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今年正月初一,小华一家五口人接收到的微信拜年短信数量分别是30,28,35,29,33,则小华一家收到的微信拜年短信数量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30,35B.30,31C.31,35D.31,308.《“机”不可失》提醒我们要()A.随时都要把手机拿在手上,以防丢失B.利用互联网促进沟通,倡导虚拟交往C.现代人只需要网络交往,现实交往已经没有必要D.掌握基本交往礼仪,建立人与人之间真诚友谊9.互联网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传播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创造风清气正的共享空间,让网络充满正能量,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下面属于传播正能量的是()A.张琳在网上学习英语、查找资料B.李明在网上和美国的表哥通话C.罗煜将未核实传闻写成帖子发网上D.同学们将制作精良的“文明礼仪微视频”传到网上共享二、判断题10.小明把自己买的正版软件放在网上供别人下载,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____)11.自从学会了使用爬虫程序,可以到任意网站爬取数据了。(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的特点是自主性,多元性,开放性。2.A网络道德规范:①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②要依法律己,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法律禁止的事坚决不做,法律提倡的积极去做。③要净化网络语言,坚决抵制网络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健康合理科学上网。④严格自律,学会自我保护,自觉远离网吧,并积极举报网吧经营者的违法犯罪行为。选项B,C,D的行为都是违反了网络道德规范,不可蓄意窃取或篡改网络用户的个人资料,不可对网友反唇相讥,任意谩骂,也不可在网站上大肆传播病毒。选项A是符合网络道德规范的。故本题选项A为正确选项。3.C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选项A,B,D的做法显然违反了网络道德规范。故本题认知正确的是选项C的说法。4.B《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到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故应选B。5.B个人隐私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B选项把同学的考试成绩告诉其他人,是将私人信息泄露给其他人,属于侵犯他人隐私,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均不符合题意。BD(30+28+35+29+33)/5=31DD二、判断题10.对小明把自己买的正版软件放在网上供别人下载,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需要尊重知识版权,题干说法正确。11.×获取网络信息应该遵循相应的网络道德规范,因此本题错误。第5单元 信息社会的建设5.1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一、教材分析本项目主要围绕“保护自己与他人隐私”开展学习,通过“遵守网络礼仪,应对网络欺凌”和“保护自己与他人”两个任务的设置,分别探讨了四个问题,即网络语言礼仪、隐私保护(网络欺凌)、信息发布和网络行为决策。二、教学目标1.了解网络礼仪的黄金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分析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不同,了解在线发布个人信息的益处与风险。3.知道保护自己与他人隐私信息的措施。三、重点难点重点:网络语言礼仪。难点:个人或他人隐私的保护。四、教学过程引入人们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有各种各样的礼仪:见面打招呼礼仪,酒桌礼仪,课堂礼仪等等。那么人们在网络中的交流需要遵守各种礼仪吗?小浩正在参加学校网站论坛里的一个话题讨论。突然,一个发帖者开始不停地发送脏话,很多人用更恶劣的语言对这个发帖者“拍砖”,很快,论坛就被这些愤怒的语言“刷屏”了,讨论根本无法继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如果你是网站管理者,应该怎么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讨论网络礼仪上网交流时,人们常常看不到彼此的表情,听不到彼此的声音。交流中,对方只能通过两种方式来判断你在想什么:一种是你选择的文字,另一种是你的礼貌。所以,我们要注意网络语言和礼仪。网络礼仪,国际上通行以下十大规则:记得对方是真实的人。现实中需要遵守道德规范,网络上也是如此。明白自己所处的网络空间的规范。尊重别人的时间,节省带宽用量和主机存储空间。网络用语文明。共享专业知识。网络讨论要理智。尊重他人隐私。勿滥用权利。宽恕他人的过错。讨论隐私保护小凯给好友小聪发送了一段自己在家录制的搞笑视频。在视频中,小凯装扮成小丑做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动作。小聪看了哈哈大笑,并把这段视频上传至班级群中,后来不知是谁把这段视频上传到了优酷。这段视频被更多的人浏览之后,下面的评论有好有坏。小凯看到这些评论后又气愤又伤心。后来,在学校也有人拿这段视频取笑他。事件的参与者传播范围参与者1小凯小聪参与者2小聪全班同学参与者3班级同学认识的人参与者4上传视频至公共网络的人网络上的人参与者5在公共网络上观看到视频的人全体大众参与者6评论人(还可以分成:发表侮辱性评论的人、发表尊重作者评论的人)全体大众参与者7看到评论旁观者全体大众参与者8取笑小凯的学校同学全体大众整个过程,哪两个人扩大了视频的传播范围?参与者2:小聪参与者4:上传视频至公共网络的人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小聪和上传视频至公共网络的人做法有哪些欠妥之处?发表侮辱性评论的人是否有欠妥之处?看到这些的旁观者是否有欠妥之处?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保护好个人或他人隐私。上述参与者的行为可以称为“网络欺凌”,是指人们利用互联网做出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充满敌意的伤害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网上欺凌如果造成恶性事件也会触犯相关的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火眼金睛小飞发在自己个人空间的内容如下,画出三处对他或他朋友小浩有消极影响的描述。各位亲,感谢你们的所有祝福!16岁的感觉太棒了~这个周日简直太嗨了!小浩对他父母说来我家学习,我对父母说我去小浩家学习!我和小浩玩疯了!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明天地理考试呢!三思而后行网络中的“放大”功能古时候消息不灵通,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演变谣言,例如:有个村里死了三头猪,传到隔壁村后,变成了哪个村的猪得了猪瘟,全死了。过段时间这消息传到了更远的村,变成了某村出现瘟疫,死人了。再过段时间消息传得更远了,变成......那么,在网络中的消息会越传越偏吗?小结在网络生活中,记得对方是真实的人。与现实生活中一样,需要遵守道德规范。网络用语要文明,网络讨论要理智,尊重他人隐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教案.docx 5.1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练习.docx 5.1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 课件17.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