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3 节 分析数据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数据分析》 是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泰山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中的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要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例子,巧妙地设计问题, 自然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学情分析 从操作角度讲,本课的内容并不难,但应把握一点,本课的主要目标并不是讲操作技术,而是利用这些技术方法去实现分析数据的目的。应当借助实际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技术对目标实现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电子表格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工具。 2、掌握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分析方法的特点与意义。 3、能运用排序、筛选和分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需求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利用数据分析手段分析数据的过程,感受数据背后所蕴涵的丰富信息,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情感和从数据中探求信息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基本方法的应用。2、教学难点 本节课学习的难点是如何利用多种分析方法实现数据的分析。 (五)教学策略 以任务驱动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让学生去进行分析,切实让学生感觉到数字背后所隐藏着的价值。二是注意把握本章的写作目的和学习要点,运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习新知。 (六)教学准备 Excel 软件、广播教学软件、教材、评价手册。 (七)教学过程: 环节名称 具 体 内 容 设计意图 情境激趣 【教师活动】 展示一篇已经设计和计算好的表格样例,引导学生分析、交流和讨论。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交流数据的由来。 教师明确主题,启发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初探新知识 【学生活动】 ①对成绩表格进行排序。 ①培养学生对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的理解能力 。 ②按要求进行自动和高级筛选。 ② 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良好的信息素养 。 ③按班级平均分,进行分类汇总。 【教师活动】 教师展示图片样例,明确操作对象,鼓励学生自主讨论完成。给予操作有困难的学生必要的帮助。 新知识研讨 1 、数据排序 【教师活动】 ①初一新生,着重使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上机操作习惯和提高他们协作学 习的能力 。 教师展示教材 P96 页表格样例, 演示操作过程,提出操作要求。 【学生活动】 ②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交叉分组,意在培养他们优良的学习行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点带面,提高效率。 学生观看演示,按要求操作。遇到困难,相互讨论解决问题。然后进行小组内评测。 2 、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学生活动】 按照教材 P96 页操作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活动】 让学生明白,筛选并不是删除,只是暂时隐藏不符合条件的记录。 3 、分类汇总 【学生活动】 按照教材 P96 页操作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活动】 让学生明白,在分类汇总之前,必须先按分类项目进行排序。 小结 【教师活动】学习总结菜 ◆ 排序与筛选 对 ◆ 分类汇总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内容 二、教学反思 1、本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问题探讨能力和知识归纳能力。本节课以重视学生实践操作为主,理论学习为辅。 2、 由于个人能力和家庭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个体情况差异较大,应该重视分类指导和异步教学,最大程度的高效率的利用课堂 45 分钟。 三、教学评价: 本节课重视实践操作,对其效果如何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是否能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完成对问题的分析研究。 (二)根据课上探究和练习的情况,判断学生对几种数据分析方法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四、教学助力和加油: 教学助力方面主要是让学生加深对函数的理解、统计和计算,以达到数据分析的目的。 教学加油方面主要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对一个实际问题的剖析,理解函数的使用,拓展其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