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上期数学《不确定现象》教案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期课本96页例1、例2、例3及97页课堂活动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有些事件是可能的。 (2)在具体的情景中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术语来判断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3)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难点: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抽奖箱,乒乓球,曾经六一活动用过的抽奖斗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电脑出示PPT图片,同学们六一活动用过的抽奖转盘,同学们你们能描述一下上次的抽奖活动吗?预设,有可能会抽到奖,有可能抽不到。每抽一次都会用掉我一张劵。 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体会生活处处皆是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得出结论,理解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教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探究不确定现象 下周就要冬季运动会了5个同学要400米跑步,谁能抽到第一跑道呢? 同学们描述抽签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语言描述:同学们的这些意思,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可能……也可能……” 这个词语来描述这种不确定现象。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分析,学生就会得出许多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 谁能用刚刚的,可能……也可能……” 这个词语来描述例2。抛一枚硬币现象。 对比例1,和例2,让学生找找其中的异同。 教师小结: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可能是正面向上,也可能是反面向上,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说一说 我们身边有哪些现象是不确定现象? (2)探究确定现象 活动前教师准备,一个抽奖箱,5个白球,1个黄球。抽到黄球奖励一支笔或一个橡皮擦,抽到白球做下课后给同学们敬礼问好。我又悄悄的把黄球换成了白球。 利用摸球的游戏引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可能得到的结果。这些现象是不确定现象。 可事实是他们只能抽到白球,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不可能抽到奖。在老师设置的这个坑中,让学生体会到了,什么是确定现象,什么是不可能事情,由此做知识的拓展,社会上的赌博制假现象普遍,不要想着搏一搏,自行车变摩托。 现在同学们再来,描述一下这个抽奖活动。 总之:第一次抽签游戏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里初步感知“可能性”。第三次师生互动“摸球”游戏,再次让学生在愉悦中真切的感受到,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因而产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初步认识。自然而然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个数学用语。 3.猜想验证,练习巩固 4. 及时总结,深化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可能性 不确定现象 可能……也可能…… 结果有两种及以上 一定 、不可能 确定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