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 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编码 单位(学校) 授课班级 高一 章节名称 3.1 数据编码 学时 1-2 教材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各类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编码、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音频编码、数据编码、文本编码 2、教学重点:编码的含义、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及相互转换的过程、文本数据的编码的两种方案 3、教学难点: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各类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 2.学生能够说出编码的含义 3.能够复述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特点,并且能区分,理解二者之间的转换过程 4.能够计算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 5.能够说出ASCII码和Unicode码的含义及表示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以办理市民卡的过程为例,学习各类数据采集的基本方法 以水银体温计和数字体温计为例,类比学习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3.通过微课学习、加以教师讲解学习声音数字化的过程 4. 以“读心术”游戏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注意力,加以教师讲解、学生课堂练习学习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 5. 教师简单讲解学习字符编码的两个方案——ASCII码和Unicode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据编码的价值和意义,更加了解计算机 学生特征 1、高一学生的感知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在先前的学习中,对编程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编码的相关概念比较陌生,二进制的概念也相对模糊。 2、本节课通过程序的演示,让学生领悟编码及进制的作用。两种信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特别是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提供支持。 教学方法策略 主要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资源 主要利用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电脑+投影;PPT课件及Python运行软件,黑板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 情境导入新课 智能公交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提高了城市公交的运营效率,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市民在办理市民卡时,一般要到指定地点办理录入信息、拍摄照片等手续。 想一想,在办理市民卡的流程中,管理系统都收集了哪些数据?生活中还有哪些数据可以采集以及如何采集?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完成表格。 完成结果: 这些数据计算机能直接处理吗?——不能,计算机只能处理二进制的数据,所以我们要将图文声像等数据进行转换,这个过程叫做编码 编码:信息从一种形式或格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格式的过程。指用预先规定的方法将文字、数字或其他对象编成可以存储在计算机里的数值。 模拟信号:一般用传感器直接获得,如声音、温度、压强等。模拟信号的值随时间而连续变化,波形光滑。 数字信号:一般随时间而产生非连续的变化。数字信号可以由模拟信号转化而来,数字信号的值即数字数据,可直接用计算机所能理解的二进制表示,方便计算机对其处理。 用水银体温计和数字体温计类比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帮助学习理解和区分二者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理解编码、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以办理市民卡为例,学习各类数据的采集方法,并用表格进行整理汇总。 用水银体温计和数字体温计类比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二)新知探究 观看视频,了解音频编码 声音数字化:将模拟声音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的这一个过程,称为声音的数字化。 三个过程: 采样:对模拟声音信号按给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采样 量化:对采样数据进行量化 编码:将量化后的数据用二进制数值表示 详细讲解声音数字化的详细过程 采样:以相等的时间间隔测得声音模拟信号的值。 采样点越多还是越少质量更好? 采样频率越高声音还原度越好; 但记录数据越多,存储容量越高。 量化:将采样点的值分级量化,变换到最接近的数字。用有限个数近似表示原来连续变化的值。 分级越多还是越少质量会更好?——越多质量约好。 编码:确立编码规则,优化数据排列。 未压缩、无损压缩与有损压缩 无压缩: 无所压缩: 有损压缩: 观看视频,了解音频编码的过程。通过教师讲解,学习声音数字化的具体过程。 详细学习声音数字化的过程。音频压缩方式是拓展知识,可简单讲解,了解即可。 “读心术”游戏 展示以上七张图片,请一位同学从1—100中随意选择一个数,记在心里,对教师保密,可展示给其他同学。教师依次展示七张图片,学生回答,该数字在不在图片中,教师根据回答情况计算得出该数字。 教师引导出,这个游戏与二进制和十进制有关,通过学习就能揭秘“读心术” 配合教师完成“读心术”游戏 “读心术”游戏的课堂效果很好,教师在游戏前需要营造气氛,注意引导学生这与二进制十进制相关。 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着重强调从右往左进行运算) 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着重强调从下往上读取) 在讲解完之后,教师展示练习题 请几位同学上黑板上来演示一下,其余的同学自己进行运算,运算完之后教师进行评价指导。 尝试用Python语言查看数据编码,了解文本数据所对应的编码。 讲解”ord”,”bin”,”chr”以及”0b”的意义和用法,并结合课件上的截图,进行演示讲解,并预留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 ord:将字符转换为对应存储编码的函数 chr:将编码值转换为对应字符的函数 bin:将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 0b:表示一个二进制数 解释“读心术”游戏 例如:22 第一位:不在 0 第二位: 在 1 第三位: 在 1 第四位:不在 0 第五位: 在 1 第六位:不在 0 第七位:不在 0 可以写出二进制数0010110 转化为十进制:21+22+24=22 学习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方法,完成练习巩固。 利用Python语言查看数据编码,了解文本数据所对应的编码。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讲解是需要放慢速度,详细讲解。 文本数据包括字母、数字、标点符号、汉字等,文本数据的编码通过对其中每一个字符进行编码实现,ASCII码和Unicode码是最经典的两种编码方案 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规定了大小写字母、数字、常用符号等128个字符 Unicode码为了解决传统字符编码方案的局限性而产生,是全球可以共享的编码字符集,涵盖了世界上主要的文字符号,其中包括简繁体汉字,共74686汉字。 Unicode码就是在ASCII码的前面加上8个0,例如X的ASCII码是88,转换为二进制就是1011000,所以Unicode码就是000000001011000. GB2312-19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录6763个汉字,一级汉字3755个,二级汉字3008个,包括拉丁字母、希腊字母等在内的682个字符,兼容ASCII编码;1个字节表示ASCII规定的英文字符,采用2个字节表示1个汉字以及其他字符。 GBK:兼容CB23312—1980标准,收入汉字21003个汉字,883个符号,共21886个字符 GB18030-2000:包含GBK字符集和CJK统一汉字扩充A的汉字,共计27533个汉字 GB18030-2005:在GB18030—2000的基础上,增加了CJK统一汉字扩充B的汉字及其他汉字,共计70244个汉字。 了解ASCII码和Unicode码两种经典的编码方案,了解我国先后制定的几个汉字编码方案。 学习文字编码 学习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数据编码,讲解了编码的概念,概念是……讲解了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的特点是……数字信号的特点是……还学习了音频编码,叫做声音数字化,有哪几个过程……讲解了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方法,最后学习了文本编码的两个方案…… 这节课学习了音频、数值、文本编码,在计算机中我们还需要图像,图像是如何完成编码的?同学们可以课后利用搜索引擎自主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