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教学设计课题人的生活需要空气日期节次1来源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课型复习授课对象初二学生教师初二备课组单位目标确立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课标分析课标摘录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重要概念:人体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工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包括营养、氧气等以及排除废物。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课标分解学生学什么具体内容活动建议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学生学到什么程度1.通过自主复习,能够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2.通过合作探讨,能够概述呼吸的四个环节,并准确说出呼吸运动的原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重难点)3.通过自主复习,能够说出能量是如何利用的。4.通过自主复习人工呼吸,能够在紧急时刻力所能及的救助他人,珍爱生命。学生怎么学利用视频、动画或模型给予学生直观性认识,让学生演绎、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比较抽象,课本分组实验“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还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差异,进而思考现象力。教材分析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不但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食物,还要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镊入的有机物,在人体内最终被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出能量,人类利用这些能量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鉴于此,本章内容承接了“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与之密切相关的还有“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人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系统来完成的。它包括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以及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前者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后者又包含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通过气体交换,细胞得到了氧气。在氧气的参与下,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供人体利用,同时细胞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经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人体每时每刻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空气中的有害成分也会通过气体交换进入人的肺泡,因此,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呼吸对人的生存如此重要,所以当人遇到危险呼吸骤停时,掌握必要的呼吸急救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情分析对于呼吸,学生比较熟悉,但是因对胸廓及肋间肌的认识不够直观,理解呼吸运动是本节的难点,需要利用视频、动画或模型给予学生直观性认识,让学生演绎、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比较抽象,课本分组实验“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还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差异,进而思考现象力。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两部分,学完之后,应让学生归纳总结出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四个环节,最终形成整体概念。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复习,能够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2.通过合作探讨,能够概述呼吸的四个环节,并准确说出呼吸运动的原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重难点)3.通过自主复习,能够说出能量是如何利用的。4.通过自主复习人工呼吸,能够在紧急时刻力所能及的救助他人,珍爱生命。评估任务学习目标评价任务1.通过自主复习,能够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结合呼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准确标注各呼吸器官的名称,总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其功能。对照肺泡结构示意图,总结概括出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三个结构特点。2.通过合作探讨,能够概述呼吸的四个环节,并准确说出呼吸运动的原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1.正确判断胸廓、肋间肌变化与呼吸运动的关系。明确呼吸运动的过程。2.分析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标注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以及血液流动方向,写出血液成分变化。3.分析组织细胞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标注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以及血液流动方向,写出血液成分变化。4.归纳分析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四个过程及实现的原理。5.复习分组实验,说出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变化。3.通过自主复习,能够说出能量是如何利用的。复习说出人体内能量来源,如何释放?释放后用于什么?4.通过自主复习人工呼吸,能够在紧急时刻力所能及的救助他人,珍爱生命。复习课本内容,能够说出人工呼吸的原理以及操作。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估要点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出示目标,明确本节课的任务1.通过自主复习,能够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2.通过合作探讨,能够概述呼吸的四个环节,并准确说出呼吸运动的原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重难点)3.通过自主复习,能够说出能量是如何利用的。4.通过自主复习人工呼吸,能够在紧急时刻力所能及的救助他人,珍爱生命。二、对照目标,考点突破模块一考点1: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出示呼吸系统示意图,标出图中各部分名称,说一说功能。(2)(3)(4)(5)(6)(1)思考:结合鼻腔的结构特点,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考点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1)肺泡数目______.(2)外面缠绕着丰富的_______和________纤维(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_____,各由_____层上皮细胞组成考点检测模块二考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自主复习呼气和吸气的过程2.借助下列流程图,描述呼气、吸气的实现过3.考点检测:巧辨肺内压曲线图和肺容积曲线图(2017潍坊)下图是人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BC段表示人体肋间肌和膈肌正处于________状态。AB段:肺内气压-外界气压<0吸气B点:肺内气压-外界气压=0BC段:肺内气压-外界气压>0呼气考点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1.阅读课本p28-29,分组讨论后小组代表讲解:(1)肺泡与血液中的气体如何交换?血液流经肺泡,血液成分如何变化?(2)组织细胞与血液中的气体如何交换?血液流经组织细胞,血液成分如何变化?2.重难点突破(1)分析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标注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以及血液流动方向,写出血液成分变化。分析组织细胞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标注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以及血液流动方向,写出血液成分变化。归纳总结:总结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四个过程及实现的原理。思考:(1)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2)肺泡内的氧气到达血液共穿过几层细胞?几层细胞膜?肺泡内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共需要穿过几层细胞膜?5.回顾课本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的差别6.考点检测模块三考点:人体内的能量利用复习课本P30-33上文字及图片,复习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思考回答问题:(1)什么是热价?(2)人体内能量来源于什么?如何释放?释放后用于什么?考点检测模块四考点:呼吸保健与急救1.复习阅读课本P35-39上文字及图片,复习呼吸保健与急救,思考回答问题:(1)人工呼吸原理?(2)人工呼吸第一步是?(3)如何判断人工呼吸有效?2.思考:溺水死亡是呼吸的哪一个环节发生障碍?煤气中毒是呼吸的哪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对溺水者施行人工呼吸以前,为什么先要清除口、鼻内的污物,并进行控水?3.考点检测题型建模(2015潍坊)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代表某些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的壁与缠绕在肺泡外面的毛细血管壁都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二者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_实现的。(2)图中c代表的气体从肺泡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膈肌所处的状态是______。(3)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收缩与舒张,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空气中的b_____进入肺后,要通过______层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并由血液中的__________来运输。题组设计1.等量的食物中,下列哪种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最多?()A、馒头B、面包C、花生D、玉米2.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环境转移到5℃的环境中,它们的耗氧量的变化是A.都增加B.都减少C.前者增加,后者减少D.前者减少,后者增加3.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不由自主的“寒颤”现象是由于()A.怕冷的缘故B.“寒颤”使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平衡C.皮肤受寒冷刺激,温度降低D.使产热量增加,防止体温下降4.某小组的同学尝试测定一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首先,取一粒核桃仁,称其质量为5克,切取一部分用作实验材料,称其质量为0.5克,然后,组装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用点燃的核桃仁给锥形瓶中的水加热,水量加多少合适呢?水量过多,温度变化过小,不易读数;水量过少,则可能出现_______现象,从而造成较大的误差。此实验中,将水量定为20毫升。(2)为了尽可能减小误差,可为这套装置增设一个防止热量散失的部件,请在上图所示装置上画出该部件的示意图(能够简单表达设计意图即可)。(3)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什么时候将燃烧后的核桃仁从锥形瓶下移开,并记录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呢?经过讨论,形成了以下三种不同意见,其中最为科学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A.火焰熄灭时B.核桃仁灰烬凉透时C.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再升高时知识体系感悟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