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2.3《滤镜效果》教案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泰山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2.3《滤镜效果》教案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3 滤镜效果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图像的获取与加工》第三节《滤镜效果》,重点是使用恰当的滤镜处理图片。滤镜是一种特殊的图像加工模块。本节通过设计前后效果的比较,体验滤镜效果对主题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
使用恰当的滤镜处理图片,增强主题创意的表达效果。
控制滤镜的参数,细化效果处理,提高效果质量。
根据内容的需要,适时、适度地处理图片达到美的意境。
培养学生对同一情景不同滤镜效果的鉴赏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
用恰当的滤镜处理图片。
【教学难点】
控制滤镜的参数,细化效果处理,提高效果质量。
【教学过程】
一、展示分层任务
基础任务:完成“波光粼粼”背景的制作
进阶任务:完成图象合成和放大镜效果的制作
创作任务: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用其它滤镜进一步美化自己的作品二、分析基础任务的制作原理
背景的制作,主要是依靠滤镜来完成。 Photoshop 本身就提供了不少功能强大的滤镜,应用滤镜,我们可以快速地制作出具有各种特殊效果的图象,下面我们对这个波光粼粼的背景分析一下,看看应如何实现该种效果
首先分析颜色:图中的颜色有哪些?——蓝和白 ∴前景色和背景色应设为这两种颜色
其次分析颜色的分布:颜色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类似于我们的白云,∴首先应用云彩效果
第三,我们看到湖面闪闪发光,∴要应用玻璃效果
第四,近望远眺,湖面应该有近大远小的效果,∴要应用透视
第五,太阳普照,湖面的亮度应该很高,而且有太阳照射的位置和没照射到亮度应该反差很大,∴调整亮度/对比度
第六,微波荡漾,∴添加水波效果
最后,为了是图象更贴近现实,∴加上光晕效果三、演示基础任务的完成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 photoshop 滤镜的魅力,看看在它的魔力之下,我们如何实现从 0 开始,到“波光粼粼”图象制作的完毕。同学们要注意观察老师的操作,当然,忘记了也不要紧,因为我们的学习会帮助大家完成任务。
在使用滤镜的过程中,不同参数的设置对效果都有非常大的影响,老师在上提供的仅仅是较好的选择,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大家应该依据预览图所示,设置合适的参数。
四、分析进阶任务的完成要点
好了,利用滤镜,我们不消两三分钟的时间就完成了波光粼粼图的制作,∴滤镜的使用是十分简单的,难就难在我们能想出,原来这样的组合,就可以制作出如此效果而已。当然,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尝试积累经验才能掌握这个技能,而利用一些现成的教程来学习,也是一个好办法,下面老师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教程供大家深入学习,完成该任务后,大家再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出更美的作品出来。
这是一个模拟放大镜效果的制作。首先我们要应用上节课学习的图象合成的技术把这两条小鱼添加到我们制作好的背景中,然后再加上文字,后面就是关键步骤了。由于滤镜的应用仅对当前图层有效,而我们这里几个图层都希望能有被放大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合三为一,拼合图层,然后再新建图层绘制放大镜,最后, 在背景层放大镜部区域的地方,利用“球面化”滤镜,实现被放大的效果。好,下面请同学们依据教程所示,看看谁最先领会教程的精髓,做出这个放大镜的效果。
五、中期指导
六、小结、优秀作品展示
正如之前我们所说,要灵活运用滤镜来进行创作,特别是滤镜的参数如何设置才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需要我们不断的尝试积累经验才能掌握,因此大家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另外,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点:
1、滤镜— > 扭曲— > 玻璃、水波、球面化
2、滤镜— > 渲染— > 云彩、镜头光晕
3、编辑— > 变换— > 透视:获取近大远小的效果
4、图像— > 调整— > 亮度 / 对比度:提高图象的亮度和增加各颜色间的反差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同学们制作的优秀作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