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和美做人踏实做事授课教师雷震授课时间2021年4月15日章节名称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课标要求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好奇、好动,对生活中接触到的关于“血型、输血”一知半解但又极感兴趣。书本上的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课前应布置学生收集与本节课教学有关的知识、内容,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充分的展示与交流。教材分析《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最后一节内容。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这一节《输血与血型》,并设置了“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调查类活动。可以看出本节内容是书本与生活、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桥梁,是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很好的途径和契机。教学目标通过血型鉴定模拟实验,了解ABO血型的鉴定,认同同型输血;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通过献血实例分析,树立无偿献血的观念。教学重点输血与血型的关系。教学难点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使用媒体PPT课件展示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上课,同学们好!出示一组自然灾害带来人员伤亡的图片。屏幕中为大家呈现的地震时的一幅场景,伤亡非常惨重,在这场灾难到临时,全国人民都纷纷献出了自己的爱心。提问:人们在天灾人祸中受伤并大量出血,如果你作为急救医生将会怎么办?提问:输血是随便输的吗?提问:在输血前需要我们做什么?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那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输血与血型》。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通过血型鉴定模拟实验,了解血型并认同同型输血;2.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3.通过献血实例分析,树立无偿献血的观念。历史上的输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是如何输血的1667年,法国人丹尼斯首次把羊血输给贫血病人,病人的病情得到了好转。后来,他又把羊血输给其他病人,结果病人死亡了。之后又有许多科学家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但其结果始终是失败次数大于成功次数。提问:想一想,这是为什么?上述实验在输血之前都未进行验血,不知道血型种类。提问:那什么是血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69页下边的内容,然后回答老师提的中的问题。)PPT呈现问题:问题1:输血前必须要做什么?问题2:不经验血直接输血可能导致什么后果?(什么是凝集呢?凝集反应就是红细胞凝集成团,正常情况下身体的红细胞分布较为均匀,凝集后的红细胞聚集成团。身体中的毛细血管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凝集成团就会发生堵塞。)问题3:血型最早是谁发现的?问题4:常见的ABO血型系统分程几种类型?除了这几种常见的血型以外还有其它血型系统吗?同学们所说的熊猫血就是Rh血型系统,Rh因子在ABO血型基础之上进一步检测红细胞上是否存在Rh因子,如果存在则为阳性,没有则为阴性。在中国人群中Rh阳性占绝大多数,占比高达99%,Rh阴性仅有1%。正是因为Rh阴性的数量特别少,所以被称为熊猫血。提问: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提问:你如何得知自己的血型的?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血型是如何鉴定的。(播放实验视频)观察实验现象;A发生凝集——A型血B发生凝集——B型血A\B都发生凝集——AB型血A\B都未发生凝集——O型血上述实验过程就是血型的鉴定过程,同学们仅作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屏幕中的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情景一:几个人将大量失血者送到医院,医生安排护士准备手术和验血,旁边有人质疑为什么要验血,在不抓紧手术就来不及了!提问:在伤者大量失血的紧急情况下,医生为什么不立刻给伤者输血,还要先验血呢?我们要保证病人的安全,就要进行安全输血,那什么是安全输血呢?安全输血的原则是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先阅读教程70页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回答屏幕中的两个问题)问题一:安全输血的原则是什么?问题二:ABO血型之间的输血关系?“献爱心”小游戏(提前发给学生小卡片):1.每位同学都有一张标有血型的卡片,代表自己的血型。2.一名同学模拟事故中的失血者,可以献血的同学举起自己手中的卡片。3.数一数献爱心的人数,和不符合输血条件的人数。请标有失血卡片的同学来讲台前,然后记录人数。请四位同学分析,在日常生活中谁的危险性最大?谁的危险性最小?危险性最大——O型;危险性最小——AB型。提问:输血一定要输全血吗?全血指血液中的所有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举例:严重贫血者——红细胞大面积烧伤者——血浆血小板严重减少者——血小板情景二:大量失血者验出血型后有四个人同时献血,但并不是每个人血型都匹配。伤者:A型甲:A型乙:B型丙:AB型丁:O型提问:应该选择谁作为输血者?情景三:甲;“我血型匹配,身体又好,你就多抽点!”提问:是不是血型匹配,抽多少都没事?(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观看69页第一段,回答屏幕中的问题)问题: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2.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多少,生命会发生危险?3.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ml,人会出现什么症状?4..健康人每次献血多少不会影响健康,短时间内可以得到补充恢复正常?提问:在我国一直提倡无偿献血,其中无偿是什么意思呢?无偿献血是一种高的居民素质的体现。提问:献血是所有人都可以献血吗?献血有什么要求?思考:将自己的血液奉献给他人,对我们自身有没有什么损害?献血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献血不仅利人还利己。6.14世界献血日(兰德斯坦纳的生日)提问:将来等你长大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为什么?献血流程:填表——体检——化验——献血提问:你学到了什么?以后会怎么做?(小结)学生回答:为病人输血。学生回答:需要根据血型和血量进行输血。学生回答:化验血的血型。学生回答:动脉血和静脉血。学生思考并回答:输血之前未验血。学生开始认真阅读课本,寻找答案学生回答:验血。学生回答:血液会产生凝集、发生凝集反应。学生回答: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学生回答:A型、B型、AB型、O型。学生回答:熊猫血、Rh血型。学生回答:A型、B型、AB型、O型。学生回答:刚出生验血、户口本上写的、根据父母推测的。学生回答:需要先确定伤者血型再进行输血,否则会发生凝集反应。需要验血,对血型进行匹配,保证安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回答问题。学生回答:原则是输同型血。学生回答:O型万能输血者,AB型万能受血者。学生配合游戏,提问并说出自己为什么可以救人。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出输血关系。学生回答:按照缺乏的成分进行输血,“缺什么补什么”,成分输血。学生回答,并分析原因。学生回答:只能输入甲,因为是大量失血。学生回答:不是,输血要注意输血量。学生回答:1.7%—8%2.1200ml—1500ml3.头晕、心跳加速等4.200ml—300ml学生回答:不要求回报,不计报酬的去义务的把自己的血液献给需要的人。学生回答:健康、18—55周岁、血型符合、体重、献血量等。学生回答:没有,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刺激人体造血器官的功能,预防疾病。学生回答,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大胆发言。学生了解献血一般流程。学生发言,总结归纳本节课的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结构。课堂作业优化设计能力提升部分板书设计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