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广西、宁波)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第八课 人类进化——形状补间动画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广西、宁波)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 第八课 人类进化——形状补间动画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八课 人类进化——形状补间动画
【学习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运动变化兴趣盎然,有更深的学习需求。
【教材分析】
本章讲 FLASH 的另一种基础功能——形状变化。形状变化和运动变化相比,有共同点, 也有差异,容易混淆,注意区别清楚两种操作的区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设置文档属性
学会制作形变动画
能区分运动动画与形变动画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操作感受形状变化的特点。
通过对比认清运动变化和形状变化的异同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动画的广阔天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形状提示的运用。难点:“分离”操作的运用条件。
【教学思路和方法】
通过实例操作体验形状变化,通过形状变化与运动变化的对比,理解形状变化。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教室、极域电子教室平台、Flash8 软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
形状渐变动画也是 Flash 的基本动画之一。它可以实现两个对象之间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的相互变化,变幻出各种奇妙的不可思
议的变形效果。
教师展示:人类进化”的动画效果。
探究展示
设置文档属性
打开文件“人类进化.fla”后,修改文档属性。在菜单栏依次选择“修改——文档”。分别设置文档的尺寸为800×450,背景颜色为蓝色,如图 8-3 所示。
学生认识到舞台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编辑起始帧。在第 1 帧处,调用元件“猿”° 如图 8-4 所示,将它拖放到舞台的左边,结果如图 8-5 所示。●编辑结束帧。在第 30 帧处,插入“关键帧”, 调用元件“猿人”,拖放到舞台的中间,与“猿”保持同一个水平位
置,并删除“猿”,结果如图 8-6 所示。
分离元件
分离的作用是把元件“猿”、“猿人”转换成矢量图形。 选中舞台中的“猿”,在菜单栏依次选择“修改——分离”,如图 8-7 所示。用同样的方法,分离“猿人”。
学生注意到和运动变化的差异之处。Flash 中能操作的图形都是矢量图形。 元件不是矢量
图形。
建立形状补间动画
选中第 1 帧,在属性面板中设置补间类型为
“形状”。 在第 1 帧和第 30 帧之间自动生成淡绿色带黑色实线箭头的过渡帧。
体验技术
任务:完成人类进化”的动画效果
学生阅读材料,制
作动画
体验技术
任务:制作彩旗飘飘的动画。
技术提升
使用形状提示 形状补间动画看似简单,实则不然,Flash 在“计算”2 个关键帧中图形的差异时,远不如我们想象中的“聪明”,尤其前后图形差异较大时,变形结果会显得乱七八糟,应用“形状提示”让图形的形变自然流
畅。
技术提升
添加形状提示。
在第 1 帧处,选中“猿”为当前对象,在菜单栏依次选择“修改——形状——添加形状提示”,如图 8-10 所示。
编辑提示开始。图像“猿”上出现了带字母的红色形状提示,将其调整到适当位置后, 形状提示由红色变为黄色,如图 8-11 所示。
编辑提示结束。第 30 帧的“猿人”图像上出现了对应的红色形状提示,将它们调整到与对应的位置后,形状提示由红色变为绿色, 如图 8-12 所示。
若想删除形状提示,在形状提示上右击鼠标,在菜单中选择“删除提示”,如图 8-11
所示。
接着完成从“猿人”进化成“现代人”的动画,
要求形变过程自然流畅。
学生调整完成作
品。
总结
形状补间动画与运动补间动画的异同,填写下列表格。
学生总结辨析形状变化和运动变化。
第二课时
技术提升
“洋葱皮”视图模式
使用“洋葱皮”视图,可以在舞台中查看 2 个或多个帧的叠加效果。
单击“洋葱皮”按钮,帧刻度上出现了 2 个圆圈,它们表示“洋葱皮”的显示范围。 拖动两端来改变“洋葱皮”的范围。 凡是在这个范围内的帧都可在同时间显示。其中,当前帧的内容用全彩色显示,其它帧的内容以半透明显示。
任务:制作“鸡蛋孵化”的形变动画。
作品评价
任务:制作“3、2、1”的倒计时效果的形变
动画。
任务:制作“变形的小人”
成品展示
教师组织作品评价与展示
学生讲解设计思路
与技术要点。
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