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一) 【教学内容】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初步培养学生有序整理的数学思想和团结写作的合作意识,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按统一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 1.回家之后整理自己的书包,让妈妈检查。 2.帮助妈妈整理衣物,并请妈妈做评价。 检查预习:你会整理自己的书包了吗?你的书包整理得怎么样? 单元实践学活动: 1.我是自理小能手。(在家把自己的衣服、学具、生活用品进行分类整理。) 2.“火眼金睛”(利用周围的或家里的物品进行比较,并能说两句完整的话。)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地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自己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的帮助呢! 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回答: (一)床、很多衣服、妈妈和孩子、窗帘、窗户、墙上有一幅画…… (二)孩子在帮妈妈收拾衣服。 床上这么多衣服,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学生可能回答:把衣服整理好。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妈妈整理衣服。(给予充足的时间) 学生操作分类整理衣服,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按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 按上衣和下衣分; 按季节分; 按颜色分……。 用不同标准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体现分类标准不一致,分的结果就不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总结,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鼓励。找份的好的同学演示分法) 妈妈很辛苦,我们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学生可能想到: 整理房间; 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整理客厅里的物品; 整理劳动工具; 整理自己的书包…… 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 (师板书:男-女)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年龄来分。” (师板书:6岁-7岁)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7岁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今7岁的同学,坐着的是今年6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 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小操作: (一)让学生拿出书包,并把东西倒出来。 (二)师问:看到桌面上的这些物品,你有什么感觉?该怎么办呢? (三)学生感觉看到一堆学习用品比较凌乱,激发起学生整理的欲望。 (四)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分类整理。 用实物投影展示分类情况,初步感受分类的重要性,能想到分类整理,感受分类整理不一样,分的结果就不一样。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一)自主练习1: 师:“看到刚才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群小动物也忍不住过来听课了,它们到哪去了呢?原来它们藏在你的数学书上了,看谁能最快找到它们?” “请同学们看书,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课了?” (学生说一说) 教师读要求:哪些是鸟类?用圆圈圈出来。 学生独立做。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鸟类和昆虫的区别。 (二)自主练习2: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自主练习3: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哪些方面的表现比较满意? 请小朋友们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在课余时间好好整理书包、书桌和卧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