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表面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解决现实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学科的人性美与感性美。 教学重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难点: 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教学方法:实物操作 学习训练方法:小组合作 学习习惯培养:倾听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 2、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口答填空。? 1.长方体有( )个面,一般都是( ),相对的面的( )相等; 2.正方体有( )个面,它们都是( ),正方形各面的( )相等; 3.这是一个( ),它的长(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4.这是一个( ),它的棱长是(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二)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研读。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4.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三、精讲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学生归纳: 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 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 2.教师提问: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讨论) 学生在交流中彰显个性美,感受教学中的人性美与感性美。 老师板书: 上下面:长×宽×2 前后面:长×高×2 左右面:高×宽×2 3.练习解答。?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 (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教师提问: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 学生:棱长×棱长×6 2.试解例2。 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32×6 =9×6 =54(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 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 学生:少一个面。列式:32×5? 四、分层练。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 ) (2)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42×6=48(平方分米)( ) (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 4.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第3题,让学生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几厘米,再计算。 第4题,让学生课下完成。 5.问题讨论:让学生把两个问题分别讨论,并解答。 (1)长方体分开后,增加了2个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表面积增加了2×2×2=8(cm2)。 (2)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不同的解题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美。 五、课堂总结。 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板书设计: 3.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上下面 长×宽×2 前后面 长×高×2 左右面 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