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3.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资源简介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用贴近学生的话题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这一步开始进入探究实验,意在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学生自己作出的假设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且可以激发他们进行验证的兴趣,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在加强和完善实验教学的同时,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可以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给学生坚持的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在科学探索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科学原理和方法、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巩固学习成果,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都是依靠光合作用来完成的。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生物界中几乎全部生物所需有机营养和能量的基本来源,是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生物学中的重点知识内容。教科书通过编排有关光合作用的几个实验,让学生在亲手操作和自主探究中,一步一步地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原料。“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第1课时,需要教师组织和带领学生,通过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在观察和分析中,初步获得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等知识的认知。这对之后几节内容的学习起着启下作用。
三、学习者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制造者”这一概念,而且本节课内容的主体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又陌生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等有机物。
(2)、阐明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
(3)、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理解、表达、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的情感,养成保护身边生物的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有效地指导生活实践。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难点: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生物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策略
1、以课前进行预备实验和课堂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操作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进行问题讨论和交流为特色,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和光是绿叶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本节课基本的教学方法。根据学情情况,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完成实验操作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和交流实验操作程序和观察结果,教师及时作出评价并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论。而教学的重难点则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共享学习成果。安排预备实验,课前有意识培训学习小组长当小老师,以此策略来解决。
2、教法
这是一节以实验探究为主的课。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传统的演示实验改成了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而且在实验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照猫画虎地完成实验,而是利用这个实验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技能。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结合讲述、观察、分析和讨论等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理论假设、实施探究发现、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更深层次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逐步使学生获得科学素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3、学法
改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为主动去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问题情景,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质疑、观察、思考、讨论和分析等探究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教学准备
① 课堂上资源:多媒体
② 学生课前准备资源:由生物小组同学对盆栽天竺葵进行暗处理以及叶片部分遮光照射。
③ 教学器材资源:盆栽的天竺葵、黑纸片、曲别针、酒精、碘液、小烧杯、大烧杯、培养皿、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镊子、火柴、清水。
七、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创设情境
?
?
二、温故知新
?
?
?
?
?
?
?
?
?
?
?
?
三、探求新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巩固新知
?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你早(中)饭吃了什么?
?
?
提问:大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
提问:怎么鉴定淀粉?
?
引导学生思考:大米的淀粉哪里来的?绿叶中有淀粉吗?怎么鉴定绿叶中的淀粉?
?
?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掉干扰的“绿色”?
?
加快酒精的溶解叶绿素的速度?能直接加热吗?
?
学生动手完成实验
?
示课件,结合视频提问:
1、实验的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
2、有办法把自己的头像印在绿叶上吗?
?
?
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介绍。
提问:叶制造的淀粉怎样到达种子等器官呢?
?
?
提问:叶片的哪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
总结学生回答,进一步介绍有叶绿体的细胞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
提问:简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
?
提问: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
总结学生的回答,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进一步介绍组织、器官、植物体所含的成分。
?
提问: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总结学生的回答,介绍动物细胞基本结构主要成分。
?
提问:动物细胞能制造有机物吗?它的有机物哪里来的?
总结学生的回答,得出有机物是构建生物体的材料。介绍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的其他生物。
提问:生物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哪里来的呢?
?
总结学生的回答,介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
示课件:习题
讨论、回答:米饭、馒头等。
?
?
思考、回答:淀粉
?
思考、回答:用碘液
思考、讨论、回答:“绿色”干扰了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颜色反应。
思考、回答:用酒精
?
思考、回答:隔水加热。
?
动手
?
思考、回答
?
?
?
?
?
思考、回答:通过筛管运输。
?
?
思考、回答:叶肉细胞、保卫细胞。
?
?
?
?
?
思考、回答: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思考、回答: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
?
思考、回答: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
?
思考、回答:捕食
?
?
?
?
?
思考、回答:有机物
?
思考、回答
从生活中的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复习前面知识
?
引入新知识
?
理解实验过程的难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
?
知识的应用
激发学生兴趣
?
帮助学生理解植物体是个统一整体
?
温故知新
?
为下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
?
?
温故知新
?
?
?
?
?
?
?
?
?
?
?
?
?
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
?
?
?
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
检测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
1、实验步骤:暗处理→遮光→光照→摘取叶片→脱色→冲洗→滴碘液→漂洗观察
2、实验现象:遮光部分不变蓝,不遮光部分变蓝。
3、实验结论:
(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
二、光合作用
1、条件:光
2、场所:叶绿体
3、产物:淀粉等
4、能量转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5、意义:产生有机物
构建生物体的原料;为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教学反思:
1、光合作用是生物学的教学重点,分在的教材第四章和第五章第一节介绍。本节的教学是要学生学完第五章第一节后,初步对光合作用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本节的教学多处为下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
2、本节的教学多处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在复习的基础上开展新知识的学习,如种子的成分、淀粉的鉴定、细胞的结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食物链。
3、本节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理解、表达、动手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到七年级的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比较困难,因此,我选择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教材的方法步骤进行讨论并思考其中的原因、道理,然后,通过一系列逻辑性强的思考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解决了难题,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愿望,直至完成探究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5、针对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比较差,在教学中要加强指导;此外,安全教育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