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乘法分配律 教学设计I、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分配律P56-P58。II、教学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III、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IV、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V、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出示题目:复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1.出示题目:现有一片绿地 64米 26米长64米,宽26米,问这块绿地的周长为多少?学生思考,指名回答生1:(64+26)×2 =90 ×2 =180米 生2:64 ×2+26 ×2 =128+52 =180米教师板书学生所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等式(64+26)×2 = 64 ×2+26 ×22.课件出示情境图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①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列出计算式吗?②学生独自思考,自己列式并解答。教师巡视③指两名学生回答,教师将回答结果板书生1:(35 + 25)×3= 60 × 3= 180(元)生2:35×3 + 25×3= 105 + 75= 180(元)集体观察讨论,得出另一等式(35 +25)×3 = 35×3+25×3④观察算式与上面式子相比,有什么的特点?(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规律: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让学生写出相同规律的式子,教师巡视并展示个别学生结果。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集体得出得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叫做 乘 法 的 分 配 律。⑤字母表示。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引导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从右向左用可以,从左向右用也是适用的。三、拓展巩固训练。(课件)1、在 里填上合适的的数,在 里填上运算符号(42+35) ×2=42 × +35 × 27 ×12+43 ×12=(27+ )× 15 ×26+15 ×14= ( ) 72 ×(30+6)=指名回答,全班集体订正。2、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后面画“√”(48+52)×13 48×13+52×13 40×5+2×5 5 ×(40+2) 74×(19+1) 74×19+74 40×50+50×90 40×(50+90) 27×(16+30) 27×16+30 17×(5+5) 17×5+17×5 指名回答,重点回答为什么不能打“√”将打“√”的题目放在一起,全班讨论交流愿意算哪边,为什么?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使用乘法分配律能使计算简便。3、对引导问题加以变动,绿地的长比宽多多少,上衣所花的钱比裤子多多少,学生说出式子,老师板书,观察讨论得出:(a-b)×c=a×c-b×c 。使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减法同样适用。四、巩固练习(40+8)×25?????????????125×(8+80)36×34+36×66??????? 75×23+25×23?78×102??????????????? 125×81?83+83×99????????????? 56+56×99学生上黑板演示,教师可以加以提示。五、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4+26)×2 64 ×2+26 ×2 =90 ×2 =128+52 =180米 =180米 乘法结合律:(a+b)×c=a×c+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