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活动中,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及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准备:苹果图片若干,智慧星若干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旧知练习1.把口诀补充完整送苹果游戏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送给大家一些苹果,想要吗?学生:想。教师:要想得到这些苹果得先解决苹果后面藏着的数学问题哦!你们有信心挑战吗?学生:有。2.教师依次送出6个苹果。第一个苹果:2个4相加()()=()口诀:二四得八第二个苹果:2个6相乘()()=()口诀:六六三十六第三个苹果:2个乘数都是7()()=()口诀:七七四十九第四个苹果:商是1()÷()=()口诀:随机第五个苹果:积是二十()()=()口诀:四五二十第六个苹果:94=()这个问题把我们班的徐思帆小朋友难住了,不急,这道题的解决需要用到我们马上要研究的内容,等上完课后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好吗?教师:小朋友,我们已经研究了1-8的乘法口诀,你还想研究谁的口诀?3.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9的乘法口诀(板书)。.二、学习新课(一)编口诀1.老师这里有还有许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有信心吗?课件出示:这里有几个空格,一起来数一数,现在老师将第一行放入智慧星,你能很快地告诉老师这里有几颗智慧星吗?你怎么一下子就知道了呢?(共10格,空了一格)空了一格,也就是比10少1,比10少1是几?2、出示两行智慧星:教师:(逐步出示五角星图)又来了一行智慧星,你能说出是几个几吗?2个9,比20少(),是()追问:18是怎么想的?9+9=1820-2=18教师:再来一行呢?你能很快说出吗?3个9,比30少(),是()教师:(逐步出示五角星图)你能接着往下说吗?老师已经将智慧星送到您的课本中了,赶紧打开书到80页,仔细研究它们吧,并将81页的表格补充完整哦!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教师:谁能将自己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的?瞧,老师将这些数字圈起来了,你能发现每行这些圈出的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吗?总结:()个九就比()少()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前面我们已经学会编口诀这个本领了,现在想不想自已编出9的乘法口诀呢?。赶紧将自己编的口诀填在书上80页上吧!和老师的一样吗?(2)总结规律:请读一读你们自己亲自编出的口诀,读完后仔细看一看,你们能发现9的乘法口诀积有什么特殊的规律吗?6人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找出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小组汇报:1.每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9。2.它们的积十位上的数是1.2.3.4.5.6.7.8,个位上的数是9.8.7.6.5.4.3.2.1。3.每句口诀的积,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都得9。4.有几句口诀,积的十位和个位交换了位置。课件展示这些规律,同学们看得真仔细,分析得也很详细,我真佩服你们这些小天才!你们能利用这些规律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吗?男生和女生齐背口诀、同桌对口令背诵口诀。教师问:你觉得哪句口诀比较好记,用的什么方法?三、巩固练习教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会背诵9的乘法口诀,那会用它们吗?1.完成“试一试”。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做时用到了哪句口诀。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思考完成,全班交流讨论。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对口令。3、介绍与9有关的知识1.从文字中找出9的口诀。2.小知识(1)“九”表示多,也表示长久,因为“九”与“久”谐音,所以自古为人们所喜爱。历代皇帝更爱“九”,他们穿九龙袍,造九龙壁,想使其天下永久,皇宫(故宫)简直成了“九”的王国。三大殿的高度都是九丈九尺,台阶的级数是九或九的倍数;宫门上金黄色的门钉也是横九个、竖九个……(2)我国民间对“九”也很偏爱,“数九”便是一例。从冬至次日起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天称为九九。“九九歌”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现象和天气征兆,反映冬季九九中的气候变化规律: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五、全课总结教师:小朋友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我们不仅学会背9的口诀,会用9的口诀,还能找出它们的规律。教师:同学们,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了1-9的乘法口诀了,关于这些口诀还有很多的迷等着我们课后去探究呢?6、板书设计9的乘法口诀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教学反思:在正式编制9的乘法口诀之前,通过直观性的五角星图片,让学生再次感知几个9的数据由来及特征,为学习9的乘法口诀扫清了障碍。特别是,通过逐步出示五角星图片,让学生在了解几个9的得数特征的同时,通过9与10之间的微妙关系,初步探寻几个9的得数的特殊性。同时,结合教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有了前面的铺垫准备和对例1五角星图的丰富感性积累,编制9的乘法口诀就水到渠成了。教者依据学生的学习现实,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制口诀,使每个学生亲身经历口诀的由来过程。以此为基础,教者将着力点放在对9的乘法口诀规律的进一步探寻上。学生不仅能根据以前学习的前后口诀之间的一般规律进行推想,还能根据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进行对比、归纳和推理。而这里记忆口诀的环节也比较有层次:边读边记、看得数记、对口令记、从小到大记、从大到小记等等。不足:在学生编制口诀、探寻规律、记忆口诀之后,应该通过介绍手指记忆法,把每一个学生当做学习资源,运用每一个学生的双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在介绍这一独特方法时,教者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录像播放、定格介绍、模仿尝试、互相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对这种原本比较抽象的记忆方法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教师还相机让学生回家演示给家长看。可以想象,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自然延伸到课外,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关九的口诀,没有让学生走“先想几个几连加,再想乘法算式,再编口诀”的教学模式,而是运用学过的口诀直接引入到9的口诀中。这种想法得益于学生的提问,学生的提问,得益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得益于持之以恒的课堂培养,也使我深深认识到,要了解学生知识的起点、思维的起点,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