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比和比例(一)课时8课型复习课教材分析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理解了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以及会求出比值和化简比。这节课对这些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和巩固。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2、能够正确、迅速地求出比值和化简比。3、应用比的意义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并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2、难点是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比例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分数除法【举例】1、做一做:5:6=()÷()2、化简比。==0.12:2==二、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1、学生交流?2、化简比。??3、化简比与求比值有什么不同之处??三、解比例:?:X=:2【说一说思路和方法】?四?、比例尺:????1、什么叫做比例尺???????2、说出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①比例尺1:3000000表示_____________??????②比例尺20:1表示_____________3、求比例尺: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4、求实际距离: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A到B的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5、求图上距离:甲乙两地相距200千米,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用多少厘米表示??五、知识应用:练习十七第1、3题。?六、总结梳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课题比和比例(二)课时9课型复习课教材分析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等知识。这节课对这些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和巩固,并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2、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3、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难点是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明确学习任务,出示课题?正、反比例的意义?1、例4: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正比例:?①两种相关联的量;?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减少;?③两种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①两种相关联的量;?②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③两种量的积一定。??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二、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成什么比例???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②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③订《少年报》数量和所需钱数。????④小明从家到学校,行走的速度和时间。?⑤圆的周长和径。????????????????????⑥圆的面积和半径。?三、用比例解决问题。?1、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2、举例:修一条公路,全长12km,开工3天修了1.5km。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A.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什么??B.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写出等量关系式?C.设未知数X,列出比例式??D.解比例并检验??四、知识应用:?独立完成练习十七第2、4----7题。?五、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