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阶段数量关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路程、时间、速度已经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对它们的关系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但不明确。尤其是速度的概念很模糊,还需要上升到数学理解的层次。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速度的含义、了解速度的单位,培养数学思维的能力,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运用 四、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的含义及速度单位。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天津大运会男子100米决赛场景问:谁得了冠军?为什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行程中的数量关系。 【这样设计既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路程相同,用时少的速度快,并体验到运动会中也有丰富的数学知识。】 (二)比较快慢,认识速度 1、路程相同,时间少的就快 课件出示:200米的路,欢欢走完用了50秒,乐乐用了40秒。谁跑得快些? (1)200米是什么?(板书路程) (2)谁跑得快些?为什么? (3)概括:路程相同,时间少的就快 2、时间相同,路程远的就快 课件出示:10秒钟,笑笑走了85米,贝贝走了80秒。谁跑得快些? (1)谁跑得快些?为什么? (2)概括:时间相同,路程远的就快 3、路程、时间都不同,怎么比谁跑得快? 课件出示:轿车2小时行驶了140千米越野车?3小时行驶了180千米,哪辆车跑得快? (1)路程、时间都不同,怎么比谁跑得快? 预设:比速度、化同时间比路程 (2)“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就是速度。(板书速度) (3)学生尝试算出速度,指名板演。 (4)分析讲解:是怎样算的?求出的70和60表示什么?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路程÷时间=速度,引导理解速度表示的意。 (5)认识速度的单位的读写。每小时行60千米,可以表示为60千米/时。 (6)展示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速度,读读,说说含义。 人步行的速度是4千米/时,动车的速度是400千米/时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0万千米/秒 【从教学的难点速度入手,在比较“谁跑得快”的三个丰富的活动过程中,思考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速度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去认识速度,掌握速度的求法。】 (三)解决问题,探索关系 课件出示 飞机每分钟飞行12千米 轮船每小时航行25千米 上海到广州的海上航线长度是1150千米。 上海到广州的空中航线长度约1200千米。 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请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巡视,指名板演) 汇报讲解。 提的问题是什么?要根据哪些信息来求? 怎么算的?算出的是什么? 已知路程和速度,怎样求时间?概括出路程÷速度=时间并板书。 如果已知速度和时间,怎样求路程? 自己举个例子说说。 (2)独立解答下面的问题(指名板演) 一艘轮船的航行速度是24千米/时,从甲港到乙港需要10小时。两个港口之间的航线有多长? 概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在学生充分认识了速度的基础上,首先让学生看图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信息选择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出求时间的数量关系。再通过思考、举例、问题解决的过程,掌握求路程这一基础的数量关系,从而完善对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1、基础练习 说出下面各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并列式解答。 石家庄到北京的高速公路全长约为276千米。 (1)李叔叔开小汽车从石家庄去北京,路上用了3小时。李叔叔开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王叔叔开高客大巴从石家庄去北京,平均速度是69千米/时,按这样计算,路上需用多长时间? 2、提高练习 课件出示郑州到青岛的铁路示意图 看图提问并列式 思考:为什么提的都是关于路程的问题? 增加“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00千米/秒”,再提问解答。 3、挑战题。 小明上学时平均每分钟走60米,用了10分钟。放学时平均每分钟走75米,需要几分钟? 【三个层次的练习,形式多样,有填空、提问、解答,能全面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第二题的开放性提问,增加条件再提问,更能够让学生体验数量之间的变化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