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平行线习题课 《平行线的习题课》是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可是由于初学几何,很多同学不会识图,更不会用规范的几何语言去说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争取使学生做到“五会” 【学习目标】 1、会表达:能正确地叙述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定理。 2、会识图:能在较复杂的图形中识别出概念所反映的部分。 3、会翻译:能结合图形把概念的定义翻译成符号语言。 4、会画图:能画出概念所反映的几何图形以及变式图形,会在图上标注字母或符号。 5、会应用:能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学习重点】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 【学习难点】 应用平行线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进行推理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2)平行线又有什么性质呢? (3) 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2860040185420性质 性质 1029970195580判定 判定 数形转化 (数量关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数形转化 (数量关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通过让学生回顾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示意图使学生明白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然后设计了几道填空题,让学生学会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感受几何的三种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并且使三者之间能够互译。 二、填一填1、如图:(1)∵∠B=∠1(已知) ∴____//____( ) (2)∵∠3=∠D(已知) G 5 4 3 F E D C B A 2 1 ∴____//____( ) (3)∵∠B+∠4=180°(已知) ∴____//____( ) (4)∵CG // DF(已知) ∴∠2=_____ ( ) (5) ∵AB // DE(已知) ∴∠3=_____ ( ) (6)∵CG // DF(已知) ∴∠F+ =180°( ) 然后由浅入深设计了一道说理题,使学生明白在解题时要学会把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 ;在尝试说理时,对于过程的书写要讲究逻辑,先因后果,因果对应,推理严密,言必有据。 38862001917704 3 2 1 4 3 2 1 能力挑战 三、202882586360尝试推理: C D C D 2、如图,AB∥CD 让学生猜想 F E 问题:(1)可得什么结论? A B A B (1) (2) (2)若∠1= ∠2,又可得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板书推理过程) ①∠3= ∠4 ⑵ DF ∥ AE (3)出示问题:如图,AB∥CD,∠1=∠2,试说明 DF ∥ AE 3429000927104 3 2 1 4 3 2 1 (4)连结EF,请问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C D (5)出示问题: 如图,AB∥CD,∠1=∠2 F E ∠E=37°,求:∠F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推理,代表展示) A B 最后提高难度,对一道习题尝试说理,并通过变式尝试书写推理过程,体验成功喜悦; 3、尝试说理(1) 已知:CD∥EF, ∠1= ∠2, 试说明: ∠AGD= ∠ACB(师分析,让学生学会由已知看可知,由未知想需知, 学生交流后有代表回答,师板书) 变式:(2)已知: CD∥EF, ∠AGD= ∠ACB. B 2 3 1 E F G D C A B 2 3 1 E F G D C A 试说明: ∠1= ∠2 (3)已知:∠AGD= ∠ACB,∠1= ∠2. 试说明: CD∥EF.(两道变式题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尝试书写推理过程,代表展示) 四、课堂小结: 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 (1)分析问题的方法: 由已知看可知,扩大已知面。 由未知想需知,明确解题方向 (2)识图的方法: 会在定理图形中提炼基本图形, 会在解题时把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 结束寄语: 严格性之于数学,犹如道德之于人. 3430270-4445E E 由“因”导“果”,言必有据.是初学 297180092710365887094615证明者谨记和遵循的原则. 37719001917701 1 六、布置作业: 3430270-44453 3 537210092710C C 297307094615D D 1:已知:如图∠1= ∠ 2, ∠ A= ∠ C, 331470092710491490092710 说明:AE∥BC 2971800290830A 2 B 通过应用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识图、逻辑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和归纳能力。让学生在愤悱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