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8例2,完成教科书P49~51“练习九”中第1、2、3、4、9、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直接看图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3.感受生活中有许多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看图列出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识。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你们有信心吗? (1)完成教科书P49“练习九”第3题。 学生独立改写,全班交流。 师:说一说你们都是怎样改写的。 【学情预设】这个改写学生都很会做,通过交流,学生发现4+4+4可以写成3×4,也可以写成4×3;3+3+3+3可以写成3×4,也可以写成4×3。 师:观察左右两个加法算式,为什么加法算式不同而写出的乘法算式是一样的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3个4相加可以写成3×4,也可以写成4×3;而4个3相加可以写成3×4,也可以写成4×3。 师小结:一个乘法算式,如3×4,既可以表示3个4相加,也可以表示4个3相加。一个乘法算式在脱离具体情境支撑的前提下,可以表示两种含义。 (2)完成教科书P49“练习九”第4题。 师:请读出这些乘法算式。 指名学生读算式,教师指导纠正。 2.揭示课题。 师:太棒了,看来大家都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2)]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知识,从而能够更快更好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识,认识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1.获取信息。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教科书P46游乐场情境图中的游乐项目上的人数。这节课,我们来观察游乐场便利店的情况,你们能发现便利店中哪些物体的数量相同吗? 【学情预设】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现。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便利店门口有一些可爱的气球,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2) 【学情预设】有3束气球,每束有5个。(课件动态演示圈一圈) 师: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 2.学生自主列式。 师:你们会列式计算吗?请在随堂作业本上列出算式。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列出加法算式:5+5+5=15;也可能会列出乘法算式:5×3=15或3×5=15。 3.展示交流。 师:都列出算式了吗?怎样列的? 学生汇报自己列出的算式,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 师:说说你们都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列式的依据。 4.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中,这里的“5”叫什么数?(加数) 师:在乘法算式中,这些数也有自己的名称,请你猜猜“×”前后的两个数,分别叫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给乘号前后的两个数取名字。 教师揭示:5和3在乘法算式5×3=15或3×5=15中叫“乘数”,15是这两个乘数相乘的得数,叫“积”。(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猜测、读、辨析等活动中掌握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同时巩固乘法的意义。 5.完成教科书P51“练习九”第13题。 师:大家表现得太棒了,下面你们能画图表示这两个算式的含义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画,再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这个图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学情预设】多数学生会用一种画法表示,如3×2,学生习惯按3个2的理解来画图,这时可以提问:还有其他的画法吗?引导学生说出也可以表示2个3,这样就有两种不同的画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种图示即可,如果有学生用矩形图表示,应予以表扬。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丰富学生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课件出示习题。 师:为什么同样是8,有的是和,有的却是积?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说出两个8分别是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结果,所以一个是和,一个是积。对于感觉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引导。 2.完成教科书P50“练习九”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重点。 3.完成教科书P49“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学情预设】左边的题学生容易误写成5个4,右边的题学生容易误写成6个3,造成这种错误是因为学生看到乘法算式有两种情况:5×4和4×5,6×3和3×6,所以就以为“几个几”也有两种写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图,用圈一圈的方法数清楚有几个几,明确“几个几”不能颠倒。 4.完成教科书P49“练习九”第2题。 教师应允许学生画图方式的多样化,如果学生画出“矩形模型”应予以鼓励,并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建立其与“几个几”的联系。但又不能为了多样化而多样化,以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准。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掌握了相同加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熟记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教科书内容相对比较少。这节课教师应多安排几张看图列算式的情境图,一方面巩固深化加法与乘法的联系,为后面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理解积就是相同加数连加的和。学生对于“为什么都是8,有的是和,有的是积”的理解有点困难,通过讨论后仍无法准确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看运算符号,再比较,仔细观察算式的特点,得到加法算式的结果就是和,乘法算式的结果就是积的结论。 ?作业设计 想一想3×8和3+8有什么不同?画△来表示这两个算式。 参考答案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