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圆柱的体积 教学目标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探索、推导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理解这个过程。 难点分析 推导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理解这个过程。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探索、推导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你会计算下面哪些图形的体积?谁能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3、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目标导学,质疑问难: 1、一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重叠在一起是什么形体呢?它的体积会和长方体、正方体一样,也是底面积×高吗? 2、这些漂亮的圆柱形柱子的体积也能这样求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三、图形转化,猜想。 1、推导公式: 师提示:大部分图形公式的推导都是把新学的转化为已经学过的。例如:圆形可以转化为长方形,圆柱体可以转化为长方体或者正方体吗?结合平面图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学习经验,同桌讨论该如何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 讨论结束后指名边回答边借助教具演示。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探究。 (1)用将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出圆的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圆柱的体积。(沿着圆柱底面的扇形和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块,把它们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立体图形——课件演示) (2)由于我们分的不够细,所以看起来还不太像长方体;如果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了。(课件演示将圆柱细分,拼成一个长方体) (3)通过观察,使学生明确: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师:想一想,在把圆柱体切拼转化成近似长方体的过程中,“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 师:仔细观察圆柱和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大小怎样?“高”呢?有没有发生变化?小组讨论后回答。 汇报讨论结果:圆柱底面积=长方体底面积,圆柱高=长方体的高。 师:我们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 x 高,现在圆柱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分别相等,你能说出圆柱的体积公式吗?(指名回答) 2、巩固圆柱体积推导过程并写出字母公式: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师读题学生齐声回答。) (1)把圆柱体切拼成近似的( 长方体 ),它们的( 体积 )相等。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体的( 高 ),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体的( 底面积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所以圆柱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 )。 (2)我们习惯用字母“v”表示圆柱的体积,用字母“S”表示底面积,用字母“h”表示高,那么圆柱的体积公式应该怎样写呢?指名口答。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四、运用公式,多重探究: 1、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是75平方厘米,长9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巩固练习: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二题。 小结 五、小结: 问题: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求圆柱的体积,一定要先弄清底面积和高是否已知,如果底面积和高未知,就要先求出底面积和高,再依据公式解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