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平均分”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十一第1、2、3题课时目标:1.在不同的情境中感知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会用已学知识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2.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规范解决问题的格式。4.培养认真读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会用已学知识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培养仔细读题的习惯和规范解决问题的书写格式教学用具:课件,展台板书设计:解决问题24÷3=8(个)24÷8=3(个)答:最多可买8个布娃娃,最少可买3个布娃娃。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前面咱们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今天我们接着来解决问题。二、探索新知:教学例3(平均分)(一)分析题意 1. 读题后,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2. 思考:有没有不明白的? 思考:买哪种布娃娃个数最多?(买最便宜的)买哪种布娃娃个数最少?(买最贵的)(二)解决问题 1. 提问:只买最便宜的洋娃娃,可买几个?怎样解决?(用24元去买3元1个的洋娃娃,就是算24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 列式:24÷3=8(个) 追问:用哪句乘法口诀解决?(三八二十四) 2. 提问:只买最贵的洋娃娃,可买几个?怎样解决?(用24元去买8元1个的洋娃娃,就是算24里面有几个8,用除法计算。) 列式:24÷8=3(个)追问:用哪句乘法口诀解决?(三八二十四)小结: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解决两道除法算式。 3. 答:最多可买8个布娃娃,最少可买3个布娃娃。(三)拓展 提问:你还想怎样买布娃娃? 预设一:只买第二种布娃娃,可买24÷4=6(个) 追问:想哪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预设二:只买第三种布娃娃,可买24÷6=4(个) 追问:想哪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预设三:我想买2个第二种布娃娃和2个第四种布娃娃:4+4+8+8=24(元) 追问: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题中说了买一种布娃娃。) 注意:看清题目要求。三、巩固练习1. 课堂活动1题:分一分,议一议。(1)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2)抽生汇报是怎样想的。(18÷6=3(个),18÷6=3(份))(3)议一议:大家看一看这两个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算式是一样的。说明了18÷6=3既可以表示把18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表示每6个为一份,求18可以分成这样的几份。)2. 课堂活动第2题(1)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2)抽生汇报是怎样想的。(第1排摆8根小棒,第2排摆的根数是第1排的3倍,求第2排摆的根数就是求8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8×3=24。)3. 练习二十一第1题:求每份数。(1)独立读题,列式解答。(2)抽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把总数21平均分成7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1÷7=3(条))(3)小结:求平均分的每份数,用除法计算。4. 练习二十一第2题:求每份数。(1)独立读题,列式解答。(2)抽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把总数36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36÷6=6(个))(3)小结:求平均分的每份数,用除法计算。5.练习二十一第3题:求份数。(1)独立读题,列式解答。(2)抽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把总数40平均分,每份8盒,求分得的份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40÷8=5(个))(3)小结:求平均分得的份数,用除法计算。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