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数学上册《 近似数》教学设计 课 题 近似数 课 型 新 授 课 课 时 1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近似数的含义,积极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情感目标:在收集数据信息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近似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对策 突破重点、难点设想 让学生结合日程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引导学生阅读数据,理解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的基本思路,从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媒体 课件 教 学 活 动 及 主 要 语 言 预 设 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境激疑 1、情境再现: “同一首歌? 走进常熟”片断。 2、屏幕出示: 老师和同学中有6人现场观看了演出。 华光小学约有2200名学生。 全国小学生人数约一亿三千万。 北京市人口约1400万,全国人口总数约是13亿。 提问:自由读一读,画线的这些数有什么不同? 3、讨论明确: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是精确数。(板书:精确数) 与实际是比较接近的数,是近似数。(板书:近似数) 4.说说下面的数是近似数还是精确数。 小明的身高约是140厘米。 胡夫金字塔高约147米。 南京长江大桥长约6800米。 这些数为什么要用近似数表示?(不能能用近似数表示或没有必要用精确数来表示) 5、在我们身边你能举几个用近似数表示的事例吗? 仔细观察比较 讨论后交流汇报 独立思考 指名答 二、互动解疑 1、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该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2、出示数据:某市在校学生今年植树148264棵。 你能说出148264的近似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50000、148000、148300、148260 (板书这组数据) 3、我们把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板书:四舍五入) 那什么是四舍五入呢? 4、请大家仔细观察这组数据,并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他它是怎样四舍五入得到的?学生汇报展示,教师相机板书: 四舍五入到十位约是:148260;四舍五入到百位约是:148300; (就是小于或等于4的舍去用0补位,等于或大于5的入1) 5、用上面所讲的方法完成: 148264四舍五入到千位约是______,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_____。 叙述求近似数的方法 说说四舍五入法 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汇报展示 完成练习 三、启思导疑 1、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舍五入”,应该怎样用四舍五入来求 一个数的近似数? (1)、看:看题目要求省略到哪一位; (2)、找:找准所要求省略到的最高位; (3)、求:求所要省略的最高位的下一位是“舍”还是“入”。 2、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和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3、注意: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因为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用“约等号”。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看法 改写和省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实践运用 (一)、大显身手 1、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30004 ≈(????????? )万??????35000 ≈(????????? )万 35546 ≈(????????? )万 19 7000 0000≈(??? )亿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5(?? )230≈5万? 5(??? )230?≈6万 3、括号里应填什么数? (??? )4800≈6万? ?????????(???? )5800≈6万 (二)、挑战自己 1、观察思考:485□□□≈□□0000 2、分别写出表示19万的最大数和最小数。 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交流 独立思考 指名答 集体订正 五、总结评价 1、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 2、生活中有许多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是不行的,你可以去找一找,下节课我们再进行讨论。 自主回顾 课后思考讨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