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菱形的性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它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运算。2.能推导出菱形的面积等于它的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的性质。(二)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说理的习惯,并要求学生熟练书写规范的推理格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欣赏、观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身边的数学和谐美和对称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激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菱形的概念和性质【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将一张硬纸片对折再对折,然后剪成一个三角形,再将它打开,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操作、观察、讨论)剪出的图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再观察它的邻边有什么关系?【邻边相等(它们是重合的)】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2.折叠:上下对折、左右对折,你有什么发现?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3.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三、继续探索,深化提高菱形的对角线将菱形分成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于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S菱形ABCD=S?ABC+SADC=1/2AC·OB+1/2AC·OD=1/2AC(OB+OD)=1/2AC·BD由此得到: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的乘积的一半。四、例题讲解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8cm和6cm,求菱形ABCD的面积和周长。五、课堂练习1.菱形的周长为52cm,一条对角线长为10cm,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为。2.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2cm,∠BAD=12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对角线AC、BD的长。六、课堂小结1.菱形的定义:2.菱形的性质:①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ABCD的面积=1/2AC·BD七、作业布置1.在菱形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B.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C.菱形的对边相等D.菱形的对角线相等2.已知菱形ABCD中,AB=5,则菱形的周长为。3.已知菱形ABCD中,AB=10cm,对角线AC=12cm,则菱形的面积为。4.在菱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BAO:∠ABO=2:1,∠AB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