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第二节 五四运动 课件(23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第二节 五四运动 课件(23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3-1-3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为何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目标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使学生能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初步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激发学生学习五四青年“彻底地不妥协”的爱国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人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环节
五四青年节导入课题
活动环节
历史镜头一:图片——中国政府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教师提问: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庆祝大战的胜利?当时的人们为什么如此兴奋?历史镜头二:图片——巴黎和会会议现场教师提问: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哪些正当的要求?中国正当要求提出之后结果如何?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不平等对待?你是如何理解顾维钧所说的“如此之惨”与“如愿以偿”的?小结:弱国无外交!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1、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2、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6、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历史镜头三:图片——五四运动学生游行教师提问:图片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二、五四运动的爆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五四运动概况的相关要素进行梳理。(时间、地点、参加人物、口号、性质)三、五四运动的经过。通过图片结合课本,分析并掌握五四运动的两个阶段,比较归纳两个阶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四、五四运动的结果。阅读课本,归纳总结五四运动的结果。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3、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五、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呈现材料:毛泽东对五四的评价。提问: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反映出“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声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始。点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在哪里?呈现材料:胡适对五四运动的评价。提问:胡适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反映“五四”运动还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得出: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五、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五四”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此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结束环节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上
五四运动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你知道“五四青年节”的来历吗?为什么要将5月4日定为青年节?
新知讲解
中国政府庆祝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1)1917年8月,北洋政府宣布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德、奥宣战;
(2)中国派出华工奔赴欧洲战场,担负起军事工程、战地工程以及后方服务等繁重的战勤任务,付出了数万人的伤亡代价。
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庆祝大战的胜利?
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会如此兴奋?
新知讲解
巴黎和会全体会议现场
新知讲解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哪些正当的要求?
中国代表提出的废弃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在大战中日本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等多项正当要求
中国正当要求提出之后结果如何?
被操纵会议的列强拒绝,它们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的决定。
新知讲解
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到不平等对待?
你是如何理解顾维钧所说的“如此之惨”与“如愿以偿”的?
巴黎和会是一次列强的分赃大会,中国积贫积弱已久,弱国无外交,“公理战胜不了强权”,因此遭到不平等的对待。
新知讲解
1、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民族矛盾加深
2、北洋军阀实行反动统治
阶级矛盾加深
(根本原因)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6、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指明道路
导火线
新知讲解
在这张历史图片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新知讲解
“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废除不平等条约”;“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青年学生
1919年5月4日
新知讲解
“五四”运动很快席卷全国二十多个省,它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工、商、学参加的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此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特点分析
(1)中心的转移:从北京到上海
(2)主力军的变化:从学生变为工人阶级
(3)范围扩大:席卷全国20多个省,成为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主力军
斗争方式


1919年5月4日——6月初
北京
上海
6月初——6月底
青年学生
工人阶级
罢课
罢课、罢工、罢市
学生被捕
初步胜利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开始
合作探究
毛泽东说的
“五四”,为“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文化革命”,而且是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一部分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反映出“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一次声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的意义
合作探究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理论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群众力量——

工人阶级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广泛群众性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合作探究
胡适
:“1919年所发生的‘五四运动’,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了一个政治运动,所以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
胡适对“五四”运动的评价,反映“五四”运动还有什么意义?
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性质: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
◇影响:(1)“五四”突破了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工、学、商参加的全国性的广泛的群众爱国运动。此后,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使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课堂总结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课堂练习
《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D.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
B
板书设计




背景:一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正当要求却被拒绝。巴黎和
会上外交失败(导火线)
过程
第一阶段: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火烧赵家楼曹汝霖家,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第二阶段: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支援学生反帝爱国斗争
结果
1.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3.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革命运动
意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作业布置
有学者认为,五四后发起的学生运动,基本都受了这场运动的启发,要求抗拒外侮、关心国事的精神是五四精神的延续,也是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精神的延续。由此可以看出,五四精神最突出的特点是(

A.国际主义
B.科学创新
C.民主法制
D.爱国主义
D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