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大版高二心理健康 14.合理归因 说课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师大版高二心理健康 14.合理归因 说课教案

资源简介

《合理归因——让心快乐》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合理归因——让心快乐》,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心得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学分析
个体对成败的归因不仅影响着他的情绪状态也影响着他对自身今后行为的认识,当个体将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等稳定的原因时,便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且往往会不再争取成功和胜利;当个体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等不稳定的原因时,将倾向于通过持续的努力获取下一次的成功。
维纳的归因理论对于实践应用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他将人们对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过的成败结果按照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四个因素进行归因,这四个因素又可以从原因源、稳定性、控制性三个维度上加以分类;
努力 原因源
成败归因的 能力 成败归因的 稳定性
四个因素 任务难度 三个维度 控制性
运气
不同的原因维度对情感、期望以及行为选择具有不同的影响。
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寻找原因,学生的归因方式不仅反映着他们寻找学习成绩结果的倾向,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甚至影响到其人格特点。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类型,引导他们对自己学习成绩、人际关系进行合理的归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显得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归因特点。
【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归因方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归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积极的归因。?
?难点:学生如何应用合理归因的方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工具,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师生互动。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主动积极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利用,能够学会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具体方法有游戏法、问卷调查法、分析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时间:1课时?
课前准备:?针线、心理问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游戏导入——穿针引线(5分钟)
规则:选出四位同学参加游戏,两两分组,一位同学拿针,一位同学拿线,10秒钟内将线穿过针孔。要求,开始前两个人都必须将手放下,时间到时拿针的同学必须放手。其它同学监督,用数“10、9、9、……2、1、停”来帮助计时。
游戏完成后请参与的同学谈谈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和游戏体会,同时也请其它同学谈谈想法,借此引出《合理归因》这一主题。
归因自评与分析——以考试为例(15分钟)
在对“归因”进行简单介绍后,呈现问卷《考试归因自测表》。学生按题目单双数分别统计总得分。并以此分析自己的归因特点:选择单数题号较多,则可能是一个外部控制的人,即通常习惯把自己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于外部条件和环境;选择双数题号较多,那说明善于从自己内部寻找原因,是一个内部控制的人;如果单数题和双数题差不多,这说明其不是典型的内部控制或外部控制的人。
进行考试归因自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归因特点?。教师对个别同学的自测结果提问,请他说说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并谈谈自己依据这样的归因今后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心理学家维纳认为我们一般把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并且,他把人们归纳的这些原因进行了分类:从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将它分为内因和外因;从它能不能被我们个人意愿所控制将它分为可控和不可控;根据稳定性分为稳定与不稳定。?
(3)深入分析,加深理解(10分钟)
用图表形式与学生一起深入分析各个原因的特点。
归因类别 成败归因向度
因素来源 可控性 稳定性
内 外 可控 不可控 稳定 不稳定
能力 √

√ √
努力 √



任务难度



运气



其他如毅力、方法





学生小结:内部、可控、不稳定因素为__________
教师小结:维纳告诉我们: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动力增强;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下次就不一定努力。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激发内在的动力;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也不会再去努力争取成功。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能力)因素时是最大的阻碍。
【这一环节是对自测环节的加深理解,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哪些因素是可控的,继而进一步做到合理归因】
(4)案例分析——考试后的教室一角(5分钟)
讨论:他们是如何归因的?
他们以后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具体的事例启发学生认识到不合理归因产生的不良影响。
(5)知识点--合理归因的方法(5分钟):
不一味埋怨外部环境,要多从自己内部找原因,激发自我责任感和信心;
要尽量找自己可以改变的原因,不要过多归因于不可改变或太难改变的原因;
培养自己积极的思考模式,多从积极的角度来思考分析问题,相信自己。
(6)教师总结(5分钟)
1)回顾本堂课内容
2)教师结束语:
合理归因的目的不是为失败找借口,而是寻找努力的方向,不是一味自责,而是相信自己可以完善。今天的生活是昨天选择的结果,明天的生活需要我们正视自我,在今天做出合适的判断、明智的抉择,人生没有公式也没有法则,但是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你的生活轨迹。每次归因之前,应当有这样一个信念——命运,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以上是我的说课稿,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