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一心理健康 创造性思维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版高一心理健康 创造性思维 教案

资源简介

创造性思维(让思维插上翅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活动和完成任务,来体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魅力。
教学重难点:挖掘自己的思维潜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对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多媒体、趣味问答。
三、教学过程:
导入: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探求化学元素之间的规律,研究和思考了很长的时间,却未取得突破。他把一切都想好了,就是排不出周期表来。为此他连续三天三夜坐在办公桌旁苦苦思索,试图将自己的成果制成周期表,可是没有成功。大概是太劳累的缘故,他便倒在桌旁呼呼大睡,想不到睡梦中各种元素在表中都按它们应占的位置排好了。一觉醒来,门捷列夫立即将梦中得到的周期表写在一张小纸上,后来发现这个周期表只有一处需要修正。有人风趣地说:“让我们带着要解决的问题去做梦吧!”
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其实主要是发明了蒸汽机上的分离凝结器。青年时代的瓦特在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修一台纽可门蒸汽机时,发现它有严重的缺点,汽筒外露,四周冷空气使其温度逐渐下降,蒸汽放进去,没等汽筒热透,就有相当一部分变成水了,使得大约3/4的蒸气白白浪费。瓦特下决心要解决保持汽筒温度、提高热效率的问题。他整天研究着、思索着、探讨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解决的答案却影无踪。在一个夏日的早晨,瓦特起床后,漫步在空气清新、花香鸟语的大学校园里,时而仰望广阔的天空,时而平视熟悉的操场。突然,如同电光一闪,头脑中一个清晰的思想出现了:在汽筒外边加一个分离凝结器。这使得瓦特豁然开朗,立即回办公室夜以继日地实验、研究,终于制成了分离凝结器,这才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苯在1825年就被发现了,此后几十年间,人们一直不知道它的结构。所有的证据都表明苯分子非常对称,大家实在难以想像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怎么能够完全对称地排列、形成稳定的分子。1864年冬的某一天,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坐在壁炉前打了个瞌睡,原子和分子们开始在幻觉中跳舞,一条碳原子链像蛇一样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转。猛然惊醒之后,凯库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个环。
美国青年莱克在一次游戏中偶然看到一只还装有半瓶酒的酒瓶没有沉入大海 ,从而得到启示:如果使潜艇上部的浮力加大,它一定能够稳定而不沉没。此后 ,莱克将“酒瓶不沉”的原理应用于潜艇设计,发明了由耐压壳体和非耐压壳体 构成的双壳体潜艇艇体。
耐克公司的创始人比尔。鲍尔曼,一天正在吃妻子做的威化饼,感觉特别舒服于。于是,他被触动了,如果把跑鞋制成威化饼的样式,会有怎样的效果呢?于是,他就拿着妻子做威化饼的特制铁锅到办公室研究起来,之后,制成了第一双鞋样。这就是有名的耐克鞋的发明。
创造性思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惊喜。同学们,你们有过灵感闪现的时候吗?我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在想一道比较难解的数学题的时候就睡着了,结果在梦中将这道题解开了。
那么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呢?
二、概念: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是多次的挫折之后才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
三、具体了解一下创造性思维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来看看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普遍性:人人都具有创造力,只是高低不同而已,天才之所以称之为天才,只是他比普通人的创造力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2、综合性:创新者在思维时,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方面的分析与综合,也不能只用一种方法思维,应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也不是把知识简单的堆砌,而是综合后的整体大于原来部分之和。
阿波罗登月计划总指挥韦伯说:当今世界,没有什么东西不是通过综合而创造的。阿波罗庞大计划中就没有一项是新发现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都是现有技术的运用。关键在于综合,综合就是创造。
摩托车的诞生也是如此,它将自行车的灵活性、轻便性和汽车的机动性、高速度合二为一的结果。后来,日本的本田会社又综合了世界上90多种各具特色的发动机之优点,研制出世界上综合性能最佳的发动机,用以装配出世界一流的摩托车,成为世界摩托车行业的领头羊。
3、连贯性:一个日常勤于思维的人,就易于进入创造思维的状态,就易激活潜意识,从而产生灵感。托马斯。爱迪生一生有1039项发明,这个记录迄今仍无人打破。他就是给自己和助手确立了创新的定额,每10天有一项小发明,每半年有一项大发明。平时就不断的提出新的构想,是思维保持在活跃的状态,具有连贯性。
四、创造性思维的形式(逆向、发散)。现在我们大致了解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道题,让我们的大脑放松一下。
1、逆向思维。
说在太平洋中有A、B两个相邻的小岛。A岛居民都是诚实的人,B岛的居民都是骗子。A岛的居民永远说真话,而B岛的居民永远说假话。有一天,一位游客独自登上了两岛中的某个岛。他分辨不清这个岛是A岛,还是B岛,只知道这个岛上的人,既有本岛的居民,又有另一岛的来客。他想知道,这究竟是哪个岛,却无法直接发问,因为无法判断被问者的答案是否正确。这位游客动脑筋想了一会儿,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只需问岛上任何一个人一句话,就能从对方的回答中,准确无误的断定这里是哪个岛。你能猜出他问的是哪一句话吗?
这其实是一个逆向推理的题目。还有用一笔画出一个圈里加个点的图形。什么是逆向思维呢?
概念:逆向思维,是在解决问题时,不是从初始状态出发,寻找路径,但到目的。而是倒转过来,从目标出发,反向推理,以求得问题解决。
逆向思维使我们转换思考的角度。比如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一个犹太商人用价值50万美元的股票和债券作抵押,向纽约一家银行申请1美元的贷款。乍一看,似乎让人不可思议。那位犹太商人申请1美元贷款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银行替他保存巨额的股票与债券。按照常规,像有价证券等贵重物品,应存放在银行金库的保险柜中。但是,犹太商人却悖于常理,通过抵押贷款的办法轻松地解决了问题。为此,他省去了昂贵的保险柜租金,而每年只需付出6美元的贷款利息。
兰米尔逆向思维发明充气电灯。1909年以前的电灯泡,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钨丝通电后很容易发暗,使用不久,灯泡壁就会发黑。按常规思维,一般人都认为要克服这个缺点,必须进一步提高灯泡的真空度。但是兰米尔的想法与众不同,他不是去提高灯泡的真空度,而是相反,采用“充气法”。他分别将氢气、氮气、二氧化碳、氧气等充入灯泡,观察和研究它们在高温、低压下与钨丝的作用。当他发现氮气有减少钨丝蒸发的作用时,便断定钨丝在氮气中,可以延长工作时间。1928年,他由于发明充气灯泡而荣获帕金奖章。
吸尘器的发明者,就是从“吹”灰尘的反向角度“吸”灰尘去思考,从而运用真空负压原理,制成了电动吸尘器。
以上都是逆向思维的例子。那么这种逆向思维其实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式,那么创造性思维还有其他的思维方式吗?同学们想想,比如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灵感思维、直觉思维、收敛思维、分合思维。
2、发散思维。
接下来我们说说其中的发散思维形式。发散思维要求解决问题时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我们根据问题所提供的信息,探索出好几个解决的答案。比如一题多解,找出一件物品除了常规用途外的其他用途。接下来,我们试试做下面的这道题。
一只乒乓球掉入被固定于水泥地面的一根直立的铁管(管长15CM)中,铁管的直径比乒乓球直径大1CM。在不破坏地面及铁管的前提下,请把乒乓球从管中取出。
这就是发散思维,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形式。下面再看看我们的直觉。
3、直觉思维。
什么时候需要直觉思维呢?当解决问题收集到的材料不充分,问题不能逐步分析时,我们依据内部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
但这种能力也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的。
五、思维误区
有时候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我们总会不自觉地犯错误,陷入思维的误区。我举两个常见的例子。
(一)
有9个排成方阵的点,试用铅笔画出连续的4个线段,将9个点连起来。
。 。 。
。 。 。
。 。 。
2、一个小酒馆遇到了一群麻烦的顾客,他们给小老板出了一大堆的难题,试试你能帮帮小老板吗?
问题一:请用A、B、C三种容量的量杯量出七位顾客要求容量的酒。
顾客 A B C 目标量
大毛 21 127 3 100
老王 14 163 25 99
小豆 18 43 10 5
三胖 9 42 6 21
张三 20 59 4 31
李四 23 49 3 20
老七 15 39 3 18
什么老鼠是两条腿走路的?“米老鼠”
什么鸭子是两条腿走路的?“唐老鸭”但两秒之后,你会发现什么鸭子不是两条腿走路的呢。
有一个人从10层楼的窗台上跳下来却没有摔死,怎么回事呢?向窗台里跳。
小明的爸爸有三个儿子,老大叫大乐,老二叫二乐,那么老三叫什么?三乐、小乐都是小明。
这就是思维定势,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会犯的第一个错误。有一个魔术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他能短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未失手。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挣脱出来。条件是让他穿上特质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旁边观看。
有一个英国小镇的居民,决定向伟大的魔术师挑战。他们特别打制了一个坚固的铁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请胡汀尼来看看能否从这里出去。
胡汀尼接受了这个挑战。他穿上特制的衣服,走进铁牢中,牢门哐啷一声关了起来,大家遵守规则转身去不看他工作。胡汀尼从衣服中取出在自己特制的工具,开始工作。30分钟过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紧贴着锁,专注地工作着;45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两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始终没有听到期待中锁簧弹开的声音。他筋疲力尽地将身体靠着门上,结果门顺势而开。原来,牢门根本就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只是个样子而已。
胡汀尼的失败在于他先入为主的观念:只要是锁,就一定是锁着的。
概念。思维定势:一个人总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形成习惯,以后每当遇到类似的情景,就会不假思索地以同样的方式去处理。这种习惯性倾向被称为思维定势。
D和h是一样的,先看a再看d,大多数会认为d是男人的脸;先看e再看h,大多数会认为h是个扭头的女人。严格讲,这是知觉定势。
定势现象非常普遍,连动物都不例外。曾经有位城市青年在乡下看到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栓在一个小木桩上。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的。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的。这位城市青年有些迷惑,忍不住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么一个小小的木桩,牛只要稍稍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
这时,老农靠近了他,压低声音(好像怕牛听见似的)说:“小伙子,我告诉你,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给栓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它不是那么老实呆着,有时撒野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她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也没有心思跟这个木桩斗了。有一次,我拿着草料喂它,故意把草料放在它脖子伸不到的地方,我想它肯定会挣脱木桩去吃草的。可是,它没有,它只是叫了两声,就站在原地望着草料了。”
(二)再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桌子上有一盒图钉、一盒火柴和一支蜡烛。如何把一支蜡烛想壁灯一样固定在墙上?正确答案是点燃蜡烛,在火柴盒上外滴蜡油,用热蜡油将蜡烛固定在火柴盒上,然后用图钉把火柴盒按照垂直位置固定在墙上。有的人总是想不出来,是因为盒子是容器是用来装东西的,难想到它还可以做烛台。人的思维是有倾向性的,我们总习惯把各种工具赋予其固定的功能,就像钥匙是开锁的,铅笔是用来写字的,筷子是吃饭用的。这种就是功能固着。
概念:功能固着:在解决问题时,由于人们对物品往往只看到它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可用的功能,因而影响人们充分利用物品,去有效地解决问题。心理学把这种思维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克服这种“功能固着”,需要大家机智地使用已有的工具或材料,使之服务于解决问题的目的,即功能的变通。
宋国有一家人,有一个祖传秘方,能使手脚不生冻疮,且皮肤不会裂开。这家人凭着这个秘方,世世代代漂布为生,即使在严冬,漂的布也又快又好。
有一个商人经过这里,听说了这个秘方,要求以一百金——也许相当于现在一百万美金的价格,购买了这个秘方。后来果然以这个大数目,把秘方买来了。然后到南方去游说吴王——吴越地处海边,打仗要需连海军水战。他成功做了吴国的海军司令,替吴国练兵。到了冬天,和越国打仗,吴国的海军涂了他的药,手脚不生冻疮,皮肤也不开裂,因而打败了越国。这位商人立了大功,列地封王。
六、说了这么多,大家想不想拥有创造性的思维呢?大家都想有,但首先要知道这种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它需要知识的积累和平时思维的训练。
1、头脑风暴法。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与开放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量”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创造力的基石,只有在众多新构想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精挑细选。现代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大脑风暴法”是一种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法。
举例:有一家公司面临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严冬季节,美国北方密密麻麻的电线网络上积满了冰雪,以致压断线路,造成事故。依照事先定好的讨论规则,也就是头脑风暴的规则,有人提出设计电动清雪机,有的提出电流或者振动术除雪,而有人提出可否用直升机带上几把大扫帚去扫雪,这一方案乍一听很好笑,但有一位工程师却受到启发,想出了用直升机螺旋桨搅起的风扫雪的点子。后经论证,这恰恰是简单、高效、成本低廉的最佳办法,于是难题迎刃而解。
我们的任务是砸核桃,要求多、快、好,大家有什么办法?开始之前我们是有约定的。1、不许评价。要到头脑风暴结束时才对观点进行评判。2、异想天开,说出想到的任何主意。3、越多越好,重数量而非质量。4、见解无专利,尽量综合数种见解或在他人见解基础上进行发挥。
总结:积累知识,多训练自己的思维,比如发散一题多解、逆向等等,注意思维误区。
板书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特点:普通、综合、连贯
形式:逆向、发散、直觉
思维误区:思维定势、功能固着
头脑风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