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1.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东欧的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波兰等;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等;拉丁美洲的古巴。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改变了世界政治的版图。2.具体表现(1)经互会的成立: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2)中苏结盟: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1.赫鲁晓夫改革背景1953年,斯大林逝世。不久,赫鲁晓夫上台执政内容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评价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2.苏联航天科技成就(1)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2)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3)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驶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进入太空,后安全返回地面,为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勃列日涅夫执政背景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内容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评价(1)苏联经济一度发展较快,综合国力达到顶峰。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4.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景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内容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仍然不佳;进行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影响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裂主义随之兴起。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1.东欧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东欧剧变(1)原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曲折,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同时,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20世纪80年代,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政局激烈动荡。(2)剧变表现:在短短的两三年里,东欧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3.苏联解体历程事件影响“八一九”政变: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的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次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的解体,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也宣告了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4.对社会主义挫折的认识(1)苏联的解体,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苏联的失败,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2)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原因: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的实现,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②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③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破坏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形象和声誉,也耗尽了国力。④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裂主义随之兴起。⑤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历史教训:①经济建设和改革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于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②必须加强执政党的理论和思想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保持党的先进性。③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制度。④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维护和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⑤必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一、选择题1.西方史学家认为:“苏联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下列史实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①苏联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②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③忽视消费品生产④长期僵硬地执行计划指令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下列因果关系搭配错误的是……………………………………………………( )A.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强盛的工业国B.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C.根本上改变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赫鲁晓夫改革D.赫鲁晓夫改革的突破口——农业3.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4.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他们的改革共同特点是…………………………………………………………………………………………( )①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②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③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④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A.华约建立B.东欧剧变C.苏联解体D.美苏争霸6.下列三幅地图,按一战前夕、冷战时期、冷战之后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 ①②③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②①③7.1991年12月25日晚,一面俄罗斯联邦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克里姆林宫。这一事件标志着………………………………………………………………………………( )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C.十月革命胜利D.德国统一8.成立于1922年的苏联只存在了69年,就于1991年解体,其缔造者和“终结者”分别是………………………………………………………………………………………( )A.斯大林 赫鲁晓夫B.列宁 戈尔巴乔夫C.列宁 勃列日涅夫D.斯大林 普京二、非选择题 (9分)材料一: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1)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4分)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苏联出现了“面包荒”“肥皂荒”“香烟荒”和“药品荒”,人们抢购成风,通货膨胀严重,群众极为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力挽狂澜,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2)依据材料二指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什么?“苏联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自克里姆林宫的上空降下”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3)历史上的改革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体现了历史进程的曲折性与反复性。综上所述,你认为今后我国的改革要注意哪些问题?(4分)参考答案第三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一、选择题1.A 2.C 3.D 4.D 5.B 6.D 7.A 8.B二、非选择题(1)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苏联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2分)方式: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分)(2)苏联解体;(1分)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的实现。(2分)(3)改革要从实际出发,适合本国国情;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不同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同时也要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改革要符合人民的利益等。(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