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时间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背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面对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内容
①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背景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时间
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评价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影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启示
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背景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①实施八字方针
为扭转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②召开“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通常被称为“七千人大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作会议。这次大会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结果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原因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时间
1966年夏开始,1976年10月结束
续表
概况
①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他们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
②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林彪周围形成一个反革命集团,阴谋策动反革命政变。失败后,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
③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这个也是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影响
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性质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启示
①要正确认识国情,从国情出发,科学决策。②要依法治国,加强法治教育,增强法律意识。③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④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原因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
表现
①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A.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
B.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
C.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D.交通、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
E.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F.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
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一些科技成就
A.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B.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
(1)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讲究诚信。经济发展既要速度,又要质量。
(2)要立足国情,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路线。
(3)要维护好群众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
2.区分: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1)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于1958年,基本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生产资料(农民自留地、家畜和果树等)公有化程度高。“吃大锅饭,带来大灾难。”它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2)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完成于1956年年底,它以自愿互利为原则,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判断并改错
1.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没有取得大的成就。
二、选择题
1.下列年代尺中属于“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是( 
)
A.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制定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2.“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这则旧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引起了某班同学的激烈争论,下列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观点较为典型,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该消息明显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产物
B.乙:该消息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完成,生产迅速发展
C.丙:该消息反映出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后,农民已经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D.丁:该报纸应该出版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鲜明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成就
3.(2019·广东中考)右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
A.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B.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C.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4.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其中出现B到C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5.有些姓名跟时代特征有一些联系。下列各组姓名与时代不符合的是…………(
 )
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6.右图反映了1949—1963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历史事件有………………………………………( 
)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2019·山东威海中考)《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迈进光辉灿烂的新世纪》
8.(2019·广西贵港中考)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是……………………………………………………(
 )
A.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过度依赖苏联政府
D.“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严重个人崇拜
9.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A.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三、非选择题
1.(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5分)
材料二: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1957
1960
1962
1965
钢产量
535
1
866
667
1
223
粮食产量
3
900
2
870
3
200
3
891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表格中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的变化及变化原因。(6分)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上述材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4分)
2.(9分)不忘初心,奋力前进。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坎坷,一直在为人民幸福生活和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不断地自我纠错,作出正确抉择的。(4分)
材料二: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材料二中的“这个期间”指的是哪段历史时期?列举这个时期工业和交通方面的成就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加点内容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
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判断并改错
1.错。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后,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错。“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但这一时期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
二、选择题
1.D 2.A 3.B 4.D 5.B 6.D 7.B 8.D 9.D
三、非选择题
1.(1)心态:乐观自信;急于求成。(1分) 因素:经济上“一五”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政治上: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共八大后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缺乏建设经验。(4分)
(2)原因:钢产量在1957-1960年迅速增加,原因是“大跃进”运动的开展;(2分)粮食产量在1957-1960年减少,原因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极大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或:严重的自然灾害);(2分)粮食产量在1960年后得到恢复,原因是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分)
(3)必须不断坚持改革,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或:我国国情);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任写两点即可)
2.(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纠正“大跃进”的错误,工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错误史实+纠正史实)
(2)“这个期间”指的是1956年到1966年我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1分) 成就:大庆油田、兰新铁路等。(2分) 认识: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