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学案含答案(2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改革开放的起步 同步学案含答案(2份打包)

资源简介

第2节 改革开放的推进
1.农村改革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开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
地点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做法
实行以包干到户等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影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2)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迅速改变着中国农村的面貌,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时间
1984年
内容
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性质)
意义
这次全会后,我国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向城市的关键性一步,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
3.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1)开始:对外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
(2)做法: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3)目的(意义)
①通过国家给予的优惠经济政策,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②影响:首批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4)对外开放的发展: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了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将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开放格局的形成: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改革开放的新阶段: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对农村政策的变化。
农村政策
时间
核心内容
表现
影响
性质
土地改革
1950—1952
年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种自己的田
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私有制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6
年底
把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种集体的田
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公有制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提高、扩大公有化程度和规模
集体去种集体的田
是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
包干到户
自己去种集体的田
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
(1)公有制经济: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由单一的私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
(2)集体经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在农村展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集体经济迅速发展。
(3)非公有制经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此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全面展开,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4)市场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我国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
它们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对外开放。毗邻港澳,是重要的侨乡,与台湾隔海相望,有利于吸收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4.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改革开放的推进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经济上:经济特区获得巨大发展,证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坚定了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决心。
(2)政治上: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先行地,对全国改革开放的道路如何走具有示范作用。经济特区的动向会成为改革开放的风向标。
(3)思想文化上:经济特区的发展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我国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判断并改错
1.我国的改革首先从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开始。
2.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3.我国的对外开放最早从广东和福建两省开始。
二、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恢复刘少奇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名誉
C.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2019·甘肃天水中考)“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落。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而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50万千克。”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公私合营的进行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3.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核心区域,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小明要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
A.香港
B.珠海
C.上海
D.深圳
4.(湖北鄂州中考)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绍兴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右图中农业、工业生产总值增长最快时期的出现,与下列政策直接相关的是………………………………………( 
)
①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允许创办乡镇企业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为进一步提高致富水平、实现现代化而开辟的一条新路是(
 )
A.推行包干到户
B.发展乡镇企业
C.实行人民公社化
D.设立经济特区
7.流行歌曲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下列歌曲流行于我国解放后不同的历史时期,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③生产大跃进哪,大家一条心,农业纲要四十条,五年来完成,嘿五年来完成 ④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A.②①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8.(山东淄博中考)根据下面“山东省对外开放大事记”分析,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特点是……………………………………………………………………………………………( 
)
 
A.以建立经济特区为开端 
B.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C.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扩展 
D.步步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9.下列流行语中,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解放  土改   三大改造
B.韩流   炒股  个体户
C.高指标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D.公私合营 工业化 合作社
三、非选择题
1.(13分)历史充满选择,更因选择而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选择改变命运。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并简述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4分)
(2)选择立足现实。根据图片,说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设置了哪些对外开放的“试验田”。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它们成为“试验田”的原因。(7分)
(3)选择体现智慧。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对以后的“历史选择”能提供哪些启迪?(2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丰源大队是典型的农业学大寨红旗村,但日子却过得青黄不接,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没有余粮。村民秦学安在送考上大学的弟弟上火车时,偶然救下从安徽来躲灾的秀娟母女。秦学安在送秀娟母女回老家时,见识到了安徽农村“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带来的实惠。为了全村的生计,秦学安带头分地,结果被送去上了学习班。……随着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秦学安立志带领家乡父老乡亲走上不再单纯依靠种粮食生存的道路,他带领大家分地包干,潜心学习技术,种植中草药,开办工厂,种植果树,发展旅游业,一路经历各种波折,让农民种好了田,吃饱了饭,从土地里刨出了希望。
——摘自电视剧《黄土高天》故事梗概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评述该历史现象。(答案组成:情节+历史现象+评述)
参考答案
第2节 改革开放的推进
一、判断并改错
1.错。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2.错。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3.正确。
二、选择题
1.C 2.D 3.D 4.D 5.B 6.B 7.A 8.C 9.B
三、非选择题
1.(1)1978
年12月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分) 有利于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经济交流,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2分)
(2)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3分) 地处东南沿海,交通便捷;毗邻港澳,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4分)
(3)启迪: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②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因地制宜。(两点即可)
2.示例一:
情节:20世纪70年代末,丰源大队是典型的农业学大寨红旗村,但日子却过得青黄不接,村里家家户户几乎都没有余粮。
历史现象+评述:改革开放前,多数农民生活比较贫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特别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导致农业长期发展缓慢,也严重影响了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示例二:
情节:秦学安在送秀娟母女回老家时,见识到了安徽农村“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带来的实惠。
历史现象+评述:安徽农民实行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获得空前丰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示例三:
情节:秦学安带领大家分地包干,潜心学习技术,种植中草药,开办工厂,种植果树,发展旅游业,一路经历各种波折,让农民种好了田,吃饱了饭,从土地里刨出了希望。
历史现象+评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迅速改变着中国农村的面貌,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第三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1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堆积如山,人们的思想也比较混乱。拨乱反正的任务非常艰巨。
(2)展开: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发表。文章重申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根本否定了“两个凡是”。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全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讨论。
(3)影响: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
(2)主要内容
思想上
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
政治上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组织上
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1.年代尺。
2.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相关的历史事件。
(1)“站起来”:新中国成立。(毛泽东)
(2)“富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
3.遵义会议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
两次会议都结束了以前的“左”倾错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两次会议都确立了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两次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转折。
4.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开辟标志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开辟者
邓小平
指导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根本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出发点
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奋斗目标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启示
①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要有开拓创新精神等
一、判断并改错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依法治国。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3.带领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是邓小平的主要历史功绩。
二、选择题
1.右图中,促使1978年GDP总值和实际增长率较之前发生明显变化的历史事件应是……………………(
 )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实行改革开放
C.中苏关系恶化
D.中美正式建交
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围绕真理标准问题,全社会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这场讨论(
 )
A.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B.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
C.提出“两个凡是”的主张,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延续
D.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生活的细节不经意间也会折射出社会政治光谱。1977年的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抓纲”在当时是指………………………………………………(
 )
A.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D.以军事斗争为中心
4.(2019·云南曲靖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5.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抗战胜利 新中国诞生
B.新中国诞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 新中国诞生
D.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新中国诞生
6.1979年1月1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成为新时代形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领导粉碎了“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
B.赞成“两个凡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回归实事求是,规划改革开放
D.主张“一国两制”,解决统一问题
7.(2019·贵州黔西南中考)对下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安徽小岗村农民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A.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三、非选择题
1.(8分)历史的瞬间定格为永恒。下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结合年代尺示意图,回答问题。
(1)根据年代尺完成下面表格。(3分)
关键词
开天辟地
生死攸关
伟大转折
会议名称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内容上体现的一条共同主线是什么?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5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燎原天下之路”指的是什么?(2分)
1949年10月,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隔近三十年后,饱受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开始了决定命运的抉择,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2)“时间开始了”
“时间又开始了”分别针对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
第三课 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1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判断并改错
1.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
2.错。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错。带领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邓小平的主要历史功绩。
二、选择题
1.A 2.D 3.A 4.B 5.B 6.C 7.C
三、非选择题
1.(1)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共同主线为经济建设。(1分) 中共八大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4分)
2.(1)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建立新中国。(1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分)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结合我国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