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学习目标】1.理解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2.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3.学会互助关爱、合作共享、助人为乐,承担起作为一名社会成员的责任。【课前预习案】知识点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请阅读教材第7~8页,补充完善下列问题: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1)途径:通过 、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 等。(2)表现:我们的 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日渐养成。(3)目标: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2.对社会化的认识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助记】走进社会课堂,学习社会知识。养成价值观念,争做合格成员。3.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 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 。知识点二养成亲社会行为请阅读教材第8~9页,补充完善下列问题:1.青少年要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 ,养成亲社会行为。2.亲社会行为的内容亲社会行为包括 、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3.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 。(2)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3)有利于形成正确的 。(4)有利于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4.养成亲社会行为的要求(1)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 。(2)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 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点拨】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需要有榜样。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我们的亲社会行为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需要得到群体的认可。因此,精神奖励对巩固人的亲社会行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5.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6.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 ,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助记】树立积极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帮助他人奉献社会,融入社会实现价值。【课堂探究案】知识点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教育部、公安部、团中央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教育部等11部门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做法对我们深刻认识“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有什么意义?【探究归纳】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知识点二养成亲社会行为2.结合图片和你参与的社会实践,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3.微尘是青岛的一位普通市民,他(她)数次不留名地向灾区捐款;微尘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频繁出现在青岛的各种公益活动中;微尘是一个关爱他人的符号,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岛城的大街小巷;微尘是一段记录城市文明的历史,不仅是为它所助的朋友,还有数以百计千计为它所感染的人。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留下了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等名字。微尘已经超越了一个名字的称谓,它是一个不留姓名无私奉献公益事业的群体,一种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一个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1)“微尘”是一种什么行为的体现?(2)你打算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使自己也成为“微尘”?【探究归纳】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课后提能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成长是不断的过程。( )A.学习化 B.生物化C.社会化 D.个性化2.“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这里的“行万里路”是指( )A.在社会课堂中成长B.在知识海洋里徜徉C.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D.辍学后去旅游3.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社会的重要性的是( )A.我们的衣食住行与社会息息相关B.我们的学习和娱乐需要社会提供支持、保证C.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付出和努力D.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4.印度“狼姐妹”、俄罗斯“鸟男孩”都因为长期没有在人类社会中生活而丧失了语言功能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两个事例告诉我们( )A.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B.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活C.人与狼、鸟在一起也能快乐地生活D.人与狼、鸟可以和谐相处5.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有( )①孔融让梨 ②浩轩在课外活动时喜欢跳绳 ③“感动中国”人物王锋三进火海舍己救人 ④科学家孙家栋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殚精竭虑、鞠躬尽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6.2017年2月,2016年度全国“最美中学生”评选结果公布,潘幸泉等10名中学生因在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志愿服务、热心助人、见义勇为等方面表现突出获此殊荣。热爱祖国、志愿服务、热心助人等亲社会行为( )①在人际交往中养成 ②在社会实践中养成 ③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有助于我们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7.近年来,北京市百万中小学生有计划地走出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北京市颁布的《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所有中小学要把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列入课时计划,时间不少于全部学时的10%。而实施这一计划最主要的校外资源支撑平台正是北京市精心打造的社会大课堂。(1)北京市为什么如此重视中小学生走进社会课堂?(2)请列举你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课前预习案】[知识点一]1.(1)父母的抚育社会的关爱 (2)知识价值观念3.社会4.精神滋养[知识点二]1.服务社会2.谦让3.(1)行为习惯 (3)价值观念4.(1)社会实践 (2)社会规则6.倾力奉献社会【课堂探究案】[知识点一]1.①积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际上就是强调社会课堂的重要性。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只有走进社会课堂,了解和认识社会,学习社会知识,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③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因此,我们要主动融入社会生活,在社会课堂中茁壮成长。[知识点二]2.①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如参加劳动体验、研学旅行、公益活动等。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如遵守交通规则、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等。3.(1)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的亲社会行为。(2)为失学儿童献上一份爱心;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帮助老弱病残;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参加保护“母亲河”行动;等等。【课后提能案】1.C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2.A解析:本题考查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认识。“读万卷书”是指读书学习,“行万里路”是指走进社会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故选A项。3.C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的重要性的理解。我们的生活与社会息息相关,个人离不开社会。C项表述的是社会成员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强调的不是社会的重要性,符合题意,入选。4.A解析:本题考查对个人离不开社会的认识。印度“狼姐妹”、俄罗斯“鸟男孩”因为长期脱离人类社会,导致他们最终无法融入社会正常生活,这说明个人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际交往。故选A项。5.C解析: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表现的认识。亲社会行为包括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②中浩轩“喜欢跳绳”不属于亲社会行为;①③④说法均符合题意。故选C项。6.D解析:本题以2016年度全国“最美中学生”评选结果公布为背景考查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②③④说法均符合题意,故选D项。7.(1)①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只有走进社会课堂,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增强规则意识,逐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2)参观博物馆,走进现代农场,参加志愿者活动等。解析:本题以北京市中小学把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学习列入课时计划为背景,考查对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认识和理解。第(1)问,可从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等角度作答。第(2)问,结合自己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回答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